隨雲逸 作品

第684章陳都薊城雙雙下


  史記曰:

  “公元前255年秋,秦發大兵二十五萬許,出蜀地而攻楚,兩日內連破曾城、新蔡,至都城陳城,圍之。

  趙始皇帝括問詢,不以大軍北上伐燕為意,親率大軍七萬許南下救楚國。

  因兵力之短,故行“圍韓救楚”之策。

  秦軍主將王齕察之,遣將軍蒙驁為帥,督騎兵五千並不足兩萬,會韓軍三萬北上救韓。

  始皇帝括乃使“圍點打援”之計,殲韓軍三萬於韓都新鄭城南野外,潰秦軍蒙驁所部與穀道之內。

  秦韓之師敗績,僅餘萬人惶惶然逃回楚地。

  聯軍既破,趙軍遂續攻韓都新鄭,秦軍不救,乃破之。韓桓惠王並新鄭一百三十餘大小世家貴族,悉數遷於邯鄲。

  韓之國既破,秦軍累攻於楚之陳都。

  又十日,楚軍不敵,乃陰於夜棄城而去。秦軍主將王齕察而縱之,欲得之陳城也。

  越明日,果得陳城而不費一兵一卒。

  乃取陳城貲貨大宴兵將於城郊,觥籌交錯、通宵達旦。

  或曰:此,自長平之後,秦軍之首勝耶!

  聞者無不落淚而感慨之。

  或歌之曰: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主將王齕乃至高臺,歃血而誓曰:必滅強趙,以洗其辱哉!

  眾將士應聲而諾。乃收驕矜之心,而眾北望焉......”

  一場慶功宴,成功地為王齕解決了道兩個難題:

  首先是秦軍整體的心態問題。正如前面所言,這已經是長平之戰後的第六年了,而在這六年裡,秦軍可謂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即便是去年對周朝的進攻,最終也是以被趙軍逼退結局,秦軍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終得到的戰果,卻只有一座小小的宜陽城而已。

  這對於秦軍上上下下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甚至,尤其對於低級的軍士和普通的秦國百姓而言,這些年過得尤其不好。

  原因很簡單,秦國的耕戰體系就決定了,只有不斷的勝利才能推動秦國的前進,也只有不斷的勝利,底層的秦國百姓才能從勝利的果實中分到一杯羹,才能勉強維持住岌岌可危的生活。

  沒有勝利,對上層的貴族而言,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活品質不受影響,便只能加深對底層百姓的不斷壓榨;

  攤到底層百姓的頭上,那就是在從事繁重的耕種勞動之後,還要被迫參加各種繁重的徭役。

  之所以秦軍和秦國的百姓還在堅持著,無非就是對秦國的勝利還抱有著希望,對所謂的軍功爵制度還抱有著希望。

  而這樣的一場慶功宴,既是對多次征戰無果的一次發洩,更是對全體秦軍心中藏著的熱切希望的一次肯定。

  雖然真正得到賞賜的人並不多,賞賜的東西也並不貴重,但無疑,有這樣的榜樣在身邊,老秦人就不會喪失希望,這對於接下來的戰鬥,是很重要的。

  畢竟,接下來要對付的可是趙括啊!

  解決了心態問題的同時,王齕也順帶統一了秦軍北上收復韓之國對抗趙國的決心。

  正如剛剛所說的,受獎的只是秦軍一少部分的人,眼看著別人受賞自己沒有,心裡能是個滋味了?

  這時候告訴他們,北上就有另一片天地等著自己,立功受獎不在話下,換了是你,你去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