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654章各自準備的春夏


  出使楚國的趙國使者,依舊幾乎不費什麼氣力就完成了趙括所交代的任務。

  秦國即將進攻楚國的消息,楚王倒是並沒有多少意外,兩國積怨已久,楚國也是日夜防著秦國來襲。甚至明天秦軍就大舉進攻,楚王都不會意外,當然,要不是楚國國力不足,楚王也想在明天就反攻秦國,奪回鄢郢。

  至於趙國用軍械武器換取糧食的建議,楚王也是滿口答應,絲毫沒有感覺趙國以秦國為餌的意思,倒是讓趙國使者滿肚子的算計都落了恐。

  說實話,楚國的武器真的是不太行。

  儘管吳越之地,自古就是出名劍的地方,當然那都是青銅器時代的輝煌了,也正因為青銅劍器的足夠優秀,也讓吞併了吳越之地的楚國滿足於青銅的鑄造,加上楚國南蠻之地,與中原的溝通不暢,進而導致了楚國兵沒能很好跟上鐵器時代的發展。

  再加上鍊鐵重地“宛城”的丟失,更是給了本要迎頭趕上的楚國鍊鐵業當頭一棒。

  如今的楚國,倒也不是造不出好的兵刃,可是無論從製造的工藝還是流程,都明顯落後於秦、韓、趙這三個頭部的國家。

  尤其是流程的落後,導致楚國在制式武器的製作上幾乎都是事倍功半的存在,甚至還有不少的領主手下,使用的還是曾經的青銅武器。

  青銅對上鐵器,這仗不打也知道是個什麼情況。

  不過相對於軍中的窘迫,楚國民間對鐵器的使用倒顯得更加普及,不僅是陳都以及靠近韓之國的區域,即便是在吳越、南蠻之地,鐵器也基本取代了青銅器,成為了農耕工作中的主力。

  鐵器的推廣促使著農業的發展,這也是楚國在失去了鄢郢之地之後,依舊還能保持龐大的軍隊體系,依舊能屹立在強國之林的根本原因之一。

  當然了,這倒並不是因為楚王如何如何地關心民生,只不過是鐵器在軍隊中的消耗更加地頻繁,而百姓卻更加愛惜自家的鐵器而已。

  不論如何,楚國對於鐵製武器的需求,那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秦國的威懾之下,楚王無時無刻不在想方設法地擴充軍隊、補充軍備。

  趙國的這一提案對於如今的楚國而言,簡直不要太及時。

  楚王幾乎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下來。

  同時,為了楚國能夠更好地牽制住秦國,趙國給楚國提供的武器價格,也是誠意滿滿,幾乎就是個“出廠價”,這也是楚王樂見其成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在先進製程的幫助下,趙國鐵製武器的成本,即便是加上了運費,依舊要低於楚國自己生產的成本。

  面對著這個誘人的價格,楚王甚至想要直接由趙國來代工自家的武器。

  好在,最後的理智還是拉住了楚王貪婪的心潮。

  秦楚也不是一開始就交惡的,明日的趙楚,未必就不是今日的秦楚。把自己的命脈交在他國的手裡,這是件極其愚蠢的事情。

  當然,這並不妨礙楚王在這次的交易中用更多的糧食,換取更多的軍械。

  很快,隨著趙國使者的回返,又一批的糧食和滿滿當當的軍械馬車擦肩而過,一南一北地駛向了各自的目的地。

  兩次的生意做下來,趙國的糧倉是滿了,可邯鄲的武庫卻也空了。

  好在,上黨的軍工廠已經恢復了運作,日夜不停的趕工中,一車又一車的制式武器被送到了邯鄲的武庫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