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624章撤退消息入大梁


  車轔轔,馬蕭蕭。

  雄偉的函谷關依舊矗立在遠處的群山之間,一隊隊鐵騎在刺眼的陽光下,向著雄關的方向狂奔著。

  鐵騎的後方,是一個個巨大的步兵方陣。

  數十萬秦軍已經在王齕的帶領下回到了河西之地。

  只是,眼看著函谷關完好無損的眼前,身為大軍主將的王齕卻一點也不開心。

  早在王齕大軍剛剛深入河東,尚未進入河西之時,攻擊函谷關的趙軍便已經得到了消息。也就在秦軍揮軍重新佔領平山城的同時,孫崮已經帶著趙軍的騎兵衝出了河西的地界。

  緊趕慢趕,回援而來的秦軍還是撲了個空。

  當然,這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甚至,連王齕也在行軍之中想到了此時的窘境。

  但即便是王齕想到了此時的情境,他也不得不率大軍回援,因為趙軍從頭到尾就沒有給過王齕選擇。

  這是赤裸裸的陽謀。

  應該說,只有王齕撤離的周王畿之地,函谷關下的趙軍也才會撤離函谷。

  而陷入被動之中的秦軍,想要準確把握趙軍的行蹤再予以阻擊,實際是很困難的。自然,發生這樣“無功而返”的情況,也就並不算意外了。

  很快,秦國的大軍便重新開入了函谷關內。

  又一次,秦軍沒能帶著滿身勝利的喜悅,回到他們的故鄉;又一次,他們帶著遺憾和落寞回到了關內。

  沒有了勝利,也就沒有了爵位的晉升,沒有爵位的晉升,也就意味著家裡的苦日子還要繼續。

  也因為這樣的心理負擔,整個秦軍越是靠近函谷關,越是顯得情緒低沉。

  長此以往,恐怕整個秦軍乃至秦國都要大受影響。

  事實上,維繫秦國上下穩定的重要條件,其實就是對外戰爭的不斷勝利。只有不斷的勝利,才能給秦國帶來源源不斷的利益。也只有源源不斷地利益,才能讓處於底層的秦國稍微在水生火熱的生活中得到一點喘息的機會。

  都說秦國亡於暴政,實際上秦國的暴政,不是體現在剜耳割舌劓鼻這樣的刑罰上,更多的還是對底層百姓的剝削。

  耕戰模式的實質,就是將貧苦百姓最後的救命糧奪取過來,並以此為要挾,迫使百姓只能按照自己規定的方向去做事情。

  只是已經收入了王族和貴族囊中的利益,又怎麼可能再拿出來,於是對外戰爭的收穫,便成了唯一能夠彌補秦國百姓生存的物資來源。

  耕戰的體系讓秦國的國力急速上升,對外戰爭的勝利,又反哺著這一模式。於是,在秦人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雪球越滾越大,所有人似乎都成重牟利,只不過,貴族牟的是利,而百姓不過是活的命而已。

  暫時坐穩了奴隸的狀態,讓所有老秦人都逐漸忽視掉了秦法的實質,剝削的本質。

  一旦秦國對外戰爭受挫,勢必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動盪,一旦局勢發生動盪,勢必就會影響到統治階級的變化,就比如當年的閼與之戰,直接就將不可一世的穰侯打落塵埃。

  至於到了後來,始皇帝統一六國,仗已經打無可打,也根本無法再從他國獲取更多的利益,自然是祖龍死而地分。

  顯然,在一場打敗之後,秦軍急需的就是休整和心理疏導,哪怕是一番口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