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552章求賢館裡求賢令

沒錯,就是秦國。

當然了,當年的秦國可沒有如今這般的神氣。

河西一戰,差點沒把秦國的老命給搭上,魏國五萬破了秦軍五十萬,函谷關都要易手了,嬴渠梁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接手的秦國。

咱們的秦孝公一上臺,看著這滿目瘡痍,再看看臺下這一群老的老、弱的弱、蠢的蠢的朝臣,頓時心就涼了半截。

問計如何強兵富國,更是無一人可答。

也對,要是這些人有主意,自己老爹也不至於五十萬被人家五萬給破了甲了。

那咋辦?

好辦!你們不行,那就別怪我請高人啊!

當即《招賢令》出函谷,六國士子入櫟陽(咸陽是高人到了之後才改建的國都哈)。效果簡直不要太好!

實質上,秦孝公的此舉已經算是在“唯才是舉”了。只是,秦孝公顯然還是比較的含蓄,並沒有像趙括和曹大大那樣的明目張膽。(曹大大表示:這算啥......)

但從秦國之後的一系列選人用人舉動來看,秦國上層顯然是已經嚐到了“唯才是舉”的甜頭了。

什麼商鞅、什麼範睢啊,剛去秦國之時可都沒有啥好名聲,別說德行了,幾乎就差被人追著罵人渣了。但架不住人家有才啊,有才就用啊!用了還真就有療效。一個兩個都有療效後,秦國也就更加堅定了唯才是舉的路子。

當然了,背靠秦國之後,即便真的是無德之人,也自然變成了因才被妒,從

而遭受到了迫害和冤枉,秦國自然要為自己的臣子討回公道。

於是一個兩個令人唾棄的無德之人,又轉身都變成了受人追捧的德才兼備之人,而秦國的用人自然依舊是“以德為先”!

然而民眾的也不是瞎子,千金馬骨的例子,就那麼明晃晃地在那裡擺著呢!到了範睢這裡,更已經有些明目張膽了。

於是,六國之間,不管哪裡有不得志的士子,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秦國。即便秦國那裡說的依舊是“以德為先”。

如今趙國作為後發之國,想要跟秦國爭奪人才,怎麼辦?

拼好處?你能富得過秦國,人家可是已經有了數輩的積累,而趙括手裡卻是兩手空空?

拼形象?人家積蓄了奮幾世之功,從商鞅那兒奠定的基礎,趙括自問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慢慢樹立形象。

既然這桌子的牌按照既定的規矩註定是打不出了,那就索性不要打了。

把所有的規矩推翻,不要欲拒還迎,直接高歌一曲,告訴世人:我趙國需要人才,無論是否有好的名聲,只要你有才,你就來吧!咱這兒待遇絕對滿滿的誠意!

直接、簡單、明瞭!#br r#索若說去秦國還有些猶豫,畢竟雖有先例在前,但流傳的都是故事,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才就行,畢竟故事裡人才都是招到嫉妒被栽贓的,自己過去可不一定能行啊!

但如今的趙國卻給了一個非常肯定的答覆,再加上一座堪比王

宮的奢華住宅與一應的條件,足以證明趙國的誠意滿滿。

在有的選擇的情況下,顯然,趙國或許才是更為穩妥的選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