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460章 改造升級回回砲

  改造工作,說來困難,實際很簡單,就像是一層窗戶紙,不捅破永遠不明就裡,可一旦捅破了,卻是覺得也不過如此。

  以上所有投石車的問題,精度問題也好,人力耗費也好,甚至最後的可持續性,以及威力與攻擊距離問題,歸結到一起,還是人力的問題!

  既然是人力的問題,那就想辦法解決它,用更加穩定的、更加大力氣、可調節的力量,去替換掉這個不穩定、不受控的,人的力量!

  那麼什麼樣的力量才能同時滿足以上這麼多的要求呢?很簡單,大地的力量!

  嗯,說人話,就是用重力的模式替換掉人力。

  利用槓桿原理,將原有的拋石車進行改裝,原來靠人力拉的一端變成固定的裝有重物的木箱子,而另一端裝有待發射的石彈。

  發射前先將放置石彈等的那端用絞盤或直接用人力拉下,同時用鉤子固定住,與此同時裝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戰鬥時,放好石彈後,解開鉤鎖,重物的一端瞬間落下,而裝配的石彈也順勢拋出。

  這便是縱橫歐亞,砸破無數城堡、城牆、營寨,更於襄陽之戰中一戰成名的,令敵軍聞風喪膽的配重式拋石機——“回回砲”。其威力之大,歐亞大陸上無數人民的哀嚎已經是最好的註釋。

  這樣的“回回砲”不僅僅是威力大,更重要的是它極其方便簡潔的操作。相較於人力的投石車,這樣威力巨大的拋石車,操作起來只需要五人即可!三人壓桿,兩人裝彈。

  當然,若只是威力大,操作方便,打不到敵人,那也是白搭。

  可是,這樣的拋石車,只需掌握好一段配重與所拋射石塊的比例,幾乎可以指哪打哪!

  這樣的一道簡單的槓桿原理的力矩分析加一道拋物線分析的物理+數學題,自然不可能難倒接受過良好九年義務教育,畢業於某著名建工老八校之一的趙括。想想那些伏案的深夜與變形的中指,趙括表示:誰言讀書無用乎?

  但問題在於,這玩意即便把公式算出來,給到這些個所謂的大匠,他們也看不懂啊。

  而趙括作為一軍統帥,也不可能泡在砲軍一直指揮砲軍不是。

  好在,這東西也不需要精確地調節,趙括下令製作了三種木籠,分別對應近、中、遠三種攻擊目標,要用時根據指令,掛上木龍,再將木龍堆滿,也就可以了。即便需要微調,大匠的能力,想近點就減輕點重量,想稍遠一點就加幾塊石頭,這樣的操作還是明白的。

  眼見著“回回砲”的改造終於告一段落,燕軍卻依舊距離閼與城有數里之遠,就連趙括也不由得嘆息道:“自作孽不可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