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331章 要人要糧要軍械

 趙括的意圖很明確,要人、要糧、要軍械,更要權!


 要人,要的就是在上黨與趙括一道浴血廝殺過的精銳趙軍。代北之軍不夠嗎?至少守成是絕對足夠的,甚至主動出擊也未必會佔了下風。


 因為即便在長平之戰最為困難的時候,趙王也沒有調動代北最後的防禦力量,代地依舊保持著至少五萬的軍力。從這個角度來說,趙王比之放任胡人入關的君主和那些“寧與外賊不與家奴”的人,還是要英明許多的。至少他明白“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的道理。


 只是代北之軍雖足,卻不是趙括的親信。當然,趙括自信在趙軍之中,自己的威信已經如日中天了,即便是有些陌生的代北之軍也絕對會服從自己的命令,但說到底還是不如一道經歷過生死的上黨軍來的如臂使指。


 有這一萬精銳部隊加入,在其帶動之下,相信很快代北之軍便能適應自己的指揮方式。所謂的摻沙子,大抵就是如此。


 當然,這也只是此舉的目的之一。


 其二,在大軍選鋒時,除了自己的五百親兵,趙括還特意讓廉頗遴選出來了三千精銳騎兵,趙括必須將這隻力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時也需要對這三千精騎進行調校和徹底而重新的武裝。


 其三,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卻是不足為外人道也,甚至連廉頗也不能告知——趙括想要的是儘量減少上黨郡和河內郡的機動兵力。


 大戰過後,青壯歸田,戰兵的總兵力在一十二萬左右,輪流歸田之後,上黨郡和河內郡的總兵力在七至八萬上下。換言之,兩郡之地,每郡只有三萬多,不到四萬的兵力駐守,可思議說如此少的兵力已經是防禦秦國的極限了。


 若是趙括再從其中抽出一萬精銳,那麼對於前線而言,兵力幾乎可以說是捉襟見肘了。防禦或許以廉頗、田單之能力,還能稍稍防禦一番,可一旦邯鄲有事,而前方又有秦軍擋路,那麼勢必無法馳援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