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286章 武安歸秦上黨動

    可以說,秦王給予已死的白起越高的禮遇,就越能體現秦國對功臣的重視,也更能激發起秦人的哀傷之意、報國之情。

    一場迎歸的大戲,無疑在所有的老秦人的心中樹立起一座豐碑。碑文正面是熠熠生輝的白起的容顏,與白起帶給秦國和秦人的一場場的勝利;碑文的背面卻是大大的“國恥”二字。不僅能充分調動起所有老秦人的愛國之情,更是以超高的榮譽感狠狠激勵後人為國而戰。

    一場本就應該存在的迎歸,所費卻是並不算多,何樂而不為?

    當然了,從另一方面來講,武安君白起,絕對當得起如此高的禮遇,甚至再高的禮遇,白起都當之無愧。

    無他,只因為他是武安君,白起。

    函谷關外,秦王與眾臣們小心地抬著裝載著白起骨灰的棺槨,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關內進發著,身前身後,已是哭聲一片,幾乎直達天聽......

    相較於白起死後的殊榮,這邊打了勝仗的趙括就顯得有些落寞了。

    除了在界牌嶺,趙括一行人途經數個城池,別說像函谷關外那種萬人空巷的場景了,就連趙括的到來都沒有引起任何的響動,就如同廣東的秋天,來得無人知曉,去得更是杳無音訊。

    倒不是趙括的聲名問題,如今的趙括在趙國百姓,尤其是上黨郡百姓的眼中,幾乎與那救世主也相差無幾,其份量絕不下於白起在秦軍心目中的重量。

    可惜,趙王下的王命,顯然乃是暗令,並沒有經過朝堂,更是將天下人全都瞞在了鼓裡,邯鄲令甚至還在準備著大軍的凱旋儀式,可他不知道的是,大軍的主將,趙國最大的功臣,如今正被裝在囚籠之中,向著邯鄲而來。

    只是如此大事,瞞得了一時,卻瞞不了一世。更何況趙王或許堵得住王宮之中的少數知情人的嘴,卻擋不住界牌嶺中見證一切的數萬大軍的悠悠眾口。

    在趙括離開界牌嶺大營之後,消息也隨之傳了出來。

    只可惜,消息傳遞的初始速度顯然並不算快,尚趕不及趙括一行人迴轉邯鄲的速度,這才導致了沿途的城池也好、官民也罷,對於趙括的到來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