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212章 為救援難捨一地

    河內之地自不必說,原本還是大魏國的地盤,白起的一場伊闕之戰,從此姓了秦。如今更要加上從韓之國奪取的野王等地。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河內之地依然是秦國東出的崤函通道上重要的關卡,更重要的是,河內也是封鎖上黨郡的重要節點。

    其剛剛併入的野王城,正死死地卡在了進出上黨通道上,更是韓之國南北連接的通道。野王城在手,進可攻界牌嶺與河東之軍夾擊上黨,退則可自保河內、河東諸地不受侵擾,可謂是戰略之要地。

    反觀陶邑呢?

    故宋國之都城,號稱天下之中也。自古就是商賈通衢之地,范蠡歸隱就在此,故有陶朱公之稱,陶者即為陶邑。

    齊滅宋遭到五國齊攻,差點滅國,好不容搞到手的宋國也被五國瓜分殆盡,而其中最為富庶的,陶邑便歸了最為強大的秦國。彼時秦國掌權的尚不是秦王,而是太后和國舅穰侯魏冉,而這富庶的陶邑也就成了魏冉的封地。

    陶邑也不愧是天下之中,雖然經歷過一次戰火,但很快重新恢復了過來,並且給魏冉帶來了極其豐厚的稅收,於是嚐到了甜頭的魏冉開始想辦法了,想辦法擴充秦國在中原的勢力。而秦國也恍然意識到了中原大地是真的他喵的富裕!

    窮慣了的秦國,第一次對中原的膏腴之地產生了念想,而這,也導致秦國的國策一度跑偏,試圖打通秦國至陶邑之間的通道,括大秦國在中原地區的地盤。而這條路,正是曾經的霸主魏國走向衰弱的重要原因——陷入瞭如泥潭一般的中原混戰中。

    此時的秦國甚至提出山西的離石要塞等十數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城池,交換趙國在中原地區的除了富庶別無它用的城池。而這也就是著名的閼與之戰的前因。

    而正是這場戰役,秦軍從上黨地區直接突襲閼與,差點將趙國一分為二的危情,這也令趙國高層徹底地看清了上黨地區對於趙國的重要性。而這也是上黨之戰的成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