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149章 趙括反擊驚眾人

    信陵君聞言,心中暗道:壞了。

    昨天更這老匹夫打賭來著,一旦趙軍反擊得手,自己就要答應全軍出擊。可信陵君發自內心地是真的不想要此時出擊啊。

    一個聲音在信陵君的耳畔高喊著:再等等,接著等等!

    等,等到趙秦精疲力竭之時,才是魏軍加入的最佳時機。這個道理信陵君明白,可一旁的廉頗更是清楚。

    若真的等到趙秦精疲力竭之時,信陵君方才答應大軍開拔,這無疑就將兩國之間並不算牢固的信任給徹底摧毀了:廉頗還會不會好好指揮?打敗秦軍之後廉頗還會不會履約帶兵攻打河內?甚至自己做出這樣的背盟之事後,信陵君還敢信任來自趙國的廉頗嗎?

    顯然,這樣做只會讓脆弱的聯盟徹底分崩離析。

    有人說,魏軍既有信陵君,又有晉鄙,完全可以拋離廉頗,自主決定如何戰鬥。信陵君表示:上一個拋棄廉頗的人就在秦軍的包圍圈中,你要不要去問問他後不後悔?

    在得知秦軍主將是武安君白起的那一刻起,無論是信陵君抑或是晉鄙,都對大軍主將的位置沒有一絲絲的留戀,他們都十分清楚,能夠硬抗秦國武安君的,只有眼前的老叟——趙國老將廉頗。

    所以,信陵君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一個既不會令趙軍主將廉頗感到羞辱、憤而離場,又可以儘量減少自身的傷亡的平衡點。

    但顯然,殲滅區區兩千兵力的軍事變化,卻並不是信陵君所樂意的平衡點。簡單來講,趙國打得不夠疼,只有趙國把秦國打得夠疼了,秦國的軍隊才會惱羞成怒地攻向趙軍,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信陵君所想要的平衡點。

    “廉頗老將軍謬矣,區區兩千秦兵,哪裡能算是什麼反擊,便只是局部的衝突中,趙軍稍稍佔了上風,而已。”信陵君頗有點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意思了,當然這項技能顯然是一個成熟的政客所必備的基本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