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實視野 作品

第6章 明白的太晚了

    二弟帶走超華到學校住,解決了燃眉之急,又得到孃家送來的一口袋麥子,孫老萬夫婦振作起來,兩口子商定,不再為分家不公,而萎靡不振,應該趁著孩子還小,他們年輕,多為孩子幹些實事。

    “既然二弟讓超華到學校住,那咱就把娃供給成有出息的人。”兩口意見一致,要把超華培養成才。

    超華所在的學校,它的名字叫新莊學校,初建是為小學,到今天已有六十年的歷史,據二弟(也就是超華二叔)講,是由五間大廟改建而成,那是隻開設小學前三個年級,二弟的啟蒙教育就在這裡。

    解放以後,學校擴建成初中,七五年、七六年還承擔了兩屆的戴帽子高中教學。

    學校有約500名學生,公辦教師大約6個,民辦佔多數,大約有12名,承擔了附近五個村莊的孩子們教學任務。

    二弟平時住校,週末在家住一晚,辦公室有張桌子,一個小炕,雖然小點,但也能讓孫超華有個睡覺的地方。

    不知不覺,孫老萬靠生產隊分的紅薯粉條,拉到五十里以外的河北換成玉米,支撐著一家六口人生活,分家所得的小麥捨不得吃,留著建房子招待幫忙的鄉黨。

    生活雖然艱辛,但卻無兄弟矛盾煩心,孫老萬特別不願看到,三弟那陰陽怪氣的嘴臉。

    兩年以後,也就是一九七四年,孫老萬申請了一院樁基,儘管寬只有兩丈七尺,俗稱小三間,且是生產隊過去的沃糞池坑,要把它建成可以建房的莊地,並非是容易的事。

    在鄉黨親戚的幫忙下,用30輛的人力架子車,經過半個多月拉土添土,才做好樁基,儘管樁基比隔壁低兩尺,但畢竟做出了一個像樣的院子。

    岳父帶著一群匠人,給備好了木料,建起了三間一邊倒的土坯房子,裡邊有兩間屋子,可以安置孩子們。

    這一年,孫超華十五歲,還住在學校,孫超群十二歲,與孫老萬兩口子住,孫大妮九歲,孫小妮三歲,住在一間。

    孫超華非常懂事,跟二叔住學校,冬天每天把炕燒好,早晨起床鈴響起,第一個起來,到學校廚房打好水,給叔叔備好洗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