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橋~ 作品

第32章 70年代4

    “我都全部攢著沒花,你就放心,我不會亂花錢的,你多仔細著自己的身體。”

    大姐心疼的握著夭月的手,憐惜道:“好,我知道了,你們兩放心吧!”

    “對了,學校方面,你們吃的消嗎?小學只有語文和數學,現在初中課程多,我聽說有六七課?”

    二姐道:“主課有:語文,代數,幾何,化學,物理;副課有:地理,政治,歷史,音樂,美術。”

    大姐張大嘴巴,感嘆道:“這麼多課呀!那你們一定要好好學,我就不留你們了,有時間就多看書。”

    兩人與大姐告別,二姐問夭月要不要回家,夭月拒絕了,二姐便沒再多說,家裡還有一大堆活要做,讓她照顧好自己。

    夭月看著二姐離開,想到不久,二姐就會被嫁給一個有家暴傾向的人,那人長得牛高馬大,五官端正,一看就是幹活的好手,見人就是笑臉相迎,怎麼都沒想到,其實是個喜歡家暴,好吃懶做的人。

    原本是有心提醒,但依二姐的性子,是斷不會聽得,還會認為是自己嫉妒,畢竟那男子長得周正,很招十里八村的婦人喜歡。

    夭月莞爾一笑,人各有命,順其自然吧!我們自己所認為的不好,在當事人看來,也許是理所當然。

    馬上就要過年了,一進到臘月二十三,人們就開始各種忙碌,不是掃房子就是備年貨,準備過大年。

    關於春節,有這樣一個順口溜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這首歌謠就是說春節的一些習俗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祭完灶,就要開始掃房子了,“掃塵”諧音“掃陳”,寓意著“除舊佈新,迎接新年”!

    掃完房子之後,二十五到二十八這天就是各種忙碌,置辦年貨,開開心心過大年。到了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圍桌聚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一直要吃到深夜。

    蓋景辰的兩個哥哥,帶著媳婦和孩子也回來了,家裡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今天是年二十五,要磨豆腐,夭月沒見過,就好奇的跟上去看。

    蓋景辰站在她旁邊,給夭月講述豆腐的起源:“關於豆腐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因此,淮南王劉安作為豆腐發明者這一說法流傳很廣。在我國,食用豆腐的歷史可謂久遠,人們對豆腐也頗有感情。”

    “二十五,磨豆腐,說起這個習俗,還有個傳說:小年祭灶,灶王爺上天給玉皇大帝彙報凡間人家的情況後,玉帝會在臘月二十五下凡界,挨家挨戶查察人間善惡,看看大家是不是像灶王爺說的那樣,並定下來年的禍福。因此人們要“接玉皇”,在這一天祭祀祈福,謹言慎行,在玉皇大帝面前好好表現。期間,有些人會吃豆腐渣,表示家裡過得清貧,讓玉皇大帝看在日子不好過的份上,免去對過去一年做錯事的懲罰。”

    夭月聽得認真,雖然傳說是假的,但現實中,豆腐確實是相比肉更便宜的蛋白質食物,在生產力低下,物質不充裕的年代,這樣的食物更“平易近人”,易獲得,好吃有營養。

    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程序下來,豆漿,豆花,豆腐,豆皮等全部有了。

    夭月是很喜歡吃豆製品的,早上來一杯豆漿,中午炒個家常豆腐,小蔥拌豆腐,涼拌豆皮等等,百吃不膩,做法眾多。

    夭月突然想到臭豆腐,問道:“阿姨,你會做臭豆腐嗎?”

    蓋景辰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