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墨白 作品

3466【鐵路合龍】

公元一四六七年,明朝天順十年,圍繞將軍繼承人的問題,幕府旗下的諸領主爆發了嚴重的內亂,史稱“應仁之亂”。

應仁之亂開啟了東瀛戰國時代。戰亂後,幕府將軍、守護大名和莊園領主貴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東瀛歷史進入新興的戰國大名互相混戰的戰國時代。

室町幕府隨後被織田信長推翻,隨後東瀛進入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隨後又被部下明智光秀刺殺,由豐臣秀吉繼任大位。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一統天下,在江戶建立幕府,即是德川幕府。而東瀛也進入了江戶時代。

這段時期,玩過《太閣立志傳》的讀者應該不會陌生。

由於應仁之亂的關係,東瀛現在正是戰國時代,群雄割據,互相征伐,亂作一團。

也正因此,當明軍攻入東瀛的時候,各諸侯之間都做不到一致對外,也因此形如一盤散沙。

更何況,如今的東瀛使得基本都是冷兵器,大刀長矛之類,火器很少。而此時的明軍,武器裝備比之前更強悍。

機關槍、迫擊炮、榴彈炮、自動步槍、手榴彈、地雷等等等等先進武器,可以說相當齊備。

裝備之強,應該不遜於二戰前期的美國軍隊,除了沒有坦克、飛機。

因此碰上拿著冷兵器的東瀛軍,簡直就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不到一年時間,大軍就已經從南打到北,將各路諸侯一掃而空,並俘獲了東瀛的皇帝、將軍等。

項南隨後在東瀛建立鎮東都護府,派遣官員對東瀛進行統治。而東瀛被剿滅之後,東南沿海的倭寇,也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正是由於南北朝之戰、應仁之亂等的關係,東瀛的浪人、武士、農民等才會離開故土,跑來華夏東南沿海做海盜。

如今東瀛已經被滅,他們失去了人員補充,而且南海水師、東海水師加上商團,也不斷對他們進行打擊。

因此天順三十三年,倭寇便已在東南沿海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