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墨白 作品

3311【首次選秀】





因此康熙十六年設立南書房,由他親自挑選親信辦事,很多重要國事都不再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地位和影響力,逐步衰落。





雍正帝成立軍機處後,軍政要務都由軍機處處置,議政王大臣會議,雖未裁撤,卻只用於討論旗務,皇帝出巡、木蘭秋彌之類的事情,形同虛設。





乾隆時期,軍機處的職責更多,不僅包含六部、內務府,乃至南北十五省、關外、西南、西北等地,無所不包,無事不管。





但軍機處雖然地位極高,但未設專官,未立衙署,所以形同秘書一般,只有參政、議政的權力,卻沒有拍板定案的權力,一切權力,還是來自於皇帝。





所以就算是和珅那樣身兼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正白旗侍衛內大臣、議政王大臣等諸多官銜於一身,權傾朝野的大人物。





嘉慶要收拾他,還是一份旨意,就讓他在牢中自盡了。





只不過清朝文官體制是好,就是官員不太適應歷史發展潮流了。





現在已經是十八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即將開始。而清朝的文官們還捧著兩千多年前的聖人之言不放,動輒“子曰詩云聖人言”,哪裡還能跟得上時代。





所以不改革是不行的,項南已經準備在科舉方面動手了。





他要陸續增設《算學》、《外語》、《物理》、《地理》等諸多項目,選出更優秀的官員來。而不是一群只知道“之乎者也聖人言”的書呆子。





不過這件事也不能急躁,畢竟那些讀書人有些都讀了半輩子書了,突然之間要更改考試科目,等於斷了他們的前程。





他們沒了進身之階,到時候鬧將起來就不好了。畢竟科舉的一大目的就是牢籠志士,要讓他們有所期盼,才不會起來造反。





所以項南只能逐步增加《算學》、《外語》、《物理》、《地理》等科目的分量,讓讀書人主動去學習。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