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墨白 作品

1998【逃出克隆島】

    這樣的陣容無論怎麼看,都像是一部大賣之作。事實上,夢工廠也以為這部電影至少能拿下十億美元票房。

    結果令人震驚的是,這部電影在美國只拿下三千萬美元票房,全球票房勉強過億,害夢工廠虧損了一個億美元。

    也因此,夢工廠股價大跌,令股東們大為失望,最終被迫賣給了派拉蒙,而《逃出克隆島》也被列入好萊塢最賠錢的電影之列。

    主演斯嘉麗·約翰遜、伊萬·麥克格雷格和導演邁克爾·貝也都大受衝擊,頹廢了好幾年才緩過勁兒來。

    ……

    《逃出克隆島》之所以票房慘敗,主要是因為克隆人的概念早就糊了。

    在一九三二年,英國作家阿杜爾斯·赫胥黎就在小說《美麗的新世界》中構想了未來城市由克隆人工作的場景。

    之後隨著遺傳基因的發現,克隆越來越受到科幻作品的喜愛。大量作品都引入克隆人的概念,影視劇自然也不例外。

    像八零年代哈里森·福特主演的《銀翼殺手》、兩千年由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的《第六日》、伊桑·霍克主演的《變種異煞》、喬治·盧卡斯執導的《星球大戰2之克隆人的進攻》……可以說類似的電影、電視劇、小說真的不勝枚舉。

    《逃出克隆島》既然是商業大片,高概念電影,那就不能再用這麼俗套的故事。畢竟高概念電影,要得就是獨創性。如果都是俗套的故事,觀眾何必花錢進影院。

    再者,電影前面的鋪墊太繁瑣,而後面的追逐、爆炸戲,又實在是太套路了。邁克爾·貝之前拍過多部商業大片,片尾無一例外都是爆炸、追車,因此人稱【爆炸貝】。

    雖然他拍得爆炸場面的確精彩,的確轟動,但總玩這點套路,觀眾並不肯買賬。

    因此這部電影,大半輸在題材上,小半輸在導演選擇上。

    對於這部虧損的電影,項南自然是不肯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