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41章 火種

    “那還用你關心,縣男既然給了這麼個機會,自然不能放棄的!將來兒子出息了,俺這條命也是縣男的。”

    因為越來越多的百姓投入到生產中來,那麼工藝的洩漏,人才的流失,就是早晚會發生的事情。

    為了延緩這個過程,羅雲生就萌生了在羅家莊建立學堂,吸引適齡兒童讀書的想法。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在華夏,讀書是改變人命運的共識。

    但是在唐初,經濟文化發展需要時間,百姓想要讀書,更是跟做夢一般。

    不僅僅是財產的問題,而是沒有那麼多師資力量。

    而且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會有世家子弟願意教他們讀書。

    再加上唐朝時期,不像是明清印刷術那麼發達,課本非常少,寒門子弟想讀書就更難了。

    所以羅雲生設立學堂這一操作,立刻將周圍十幾個村子的家長的心給籠絡在了一起。

    對於羅雲生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

    反正他掙的錢足夠多。

    其中背後的深意,很多世家都能看得懂幾分。

    不過他們不願意這樣去做,有這錢,他們還得分潤給各房,培養自己家裡的子弟,為家中自己謀取官位呢。

    當然,其中背後的核心理念,就不是一般人能明白的。

    反正短時間內,驪山學堂的建立,並沒有在長安城引起任何的波瀾。

    倒是有些號稱是墨家子弟的存在開始打聽羅雲生的事蹟,因為他們懷疑羅雲生是否跟墨家有關係。

    不過也有些不和諧的聲音傳出來,有些世家開始安排族中子弟去全國各處收購雞毛,在關中打不贏羅雲生,就準備在別處搞一場。

    蕭瀟嶽對於此事非常憤懣,認為那些人在搶他們的錢。

    而羅雲生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是自己的技術革新,給全大唐百姓謀了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