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一章 你不該在車裡

 

長吁一口氣。

 

他都忘記了,這廝也喜歡武媚孃的。



好險,差點把未來的皇帝陛下得罪得不要不要的,若今日真因此事而與李治結下死仇,羅雲生以後的麻煩可就大了,沒法在大唐混下去,除非拼盡全力改變歷史。.

 

必須拼盡全力扶持太子上位了。

 

幸好如今的李治年歲不大,比較好哄,也幸好李治這小屁孩性格有些軟弱,沒有端王爺的架子,羅雲生這才有驚無險過了這一關。

 

遇到李治後,羅雲生才知道,這次奉旨去晉陽的不止他一個,至少還有這位晉王一起,李世民有沒有再派人暗地裡去晉陽,羅雲生不清楚。

 

一切都因這次的雪災而起,從古至今,天災對民間和統治者而言都是一樁很麻煩很可怕的事,因為災難在無窮盡的挑戰著人性,誰都料不到衣食無著,生計全無的難民們會做出什麼事,會對統治者造成怎樣的威脅。

 

華夏數千年來,處於底層的百姓其實是最勤勞,最有耐性,最能逆來順受的群體,統治者長久的“治人”與“治於人”的洗腦,百姓們從來也不覺得天生被人統治有什麼不對,哪怕官吏惡劣,對他們又打又罵,或是苛以重稅,百姓們都能無奈地忍下去。

 

可是有一條底線,是絕對不能觸碰的,那就是“飢餓”。

 

是的,飢餓是所有百姓的底線,統治者和官府再作威作福,再苛以重稅,只要能讓他們吃個半飽,不至於活活餓死,他們就沒有起來反抗的勇氣,可是若遇到災年,或是苛政令他們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證時,那時的百姓已不是百姓,而是瞬間變成了一群眼冒綠光的狼,沒了活路的他們,就如同楚霸王破釜沉舟一般,反正已斷了後路,不如索性殺官造反,殺出一條活路來。

 

如今關內,河東,山南等四道雪災,最重要的龍興之地晉陽又陷入流言中,本地的難民因謠言而蠢蠢欲動,羅雲生和李治要去做的,就是制止並且平息這件事。

 

至於李世民為何要派李治去,原因很簡單,就在李治的封號上,“晉王”,顧名思義,晉地出了問題,他這個晉王是必須要露面的,李世民除了封王外,還給他封了一個“幷州大都督”之職。

 

幷州也屬於晉地,如今鬧騰得正歡的晉陽城,就是幷州所屬的一個城池。

 

以當時李治的年紀,自然不可能真的授予實權,人家那時還是個奶娃子呢,懂什麼治理地方?

 

於是“幷州大都督”前面,還加了一個“遙領”,“遙領”的意思是,這位奶娃子大都督可以不去幷州赴任,名義上兼著這個職位就行。

 

直到今年,李治尚未成年,亦未行冠禮,所以按禮仍不能授實權,但是幷州下面的城池出了事,作為幷州大都督的他,是必須要出面的,哪怕只是走一下形式,人也必須在晉陽百姓面前晃悠一圈,安定民心也好,震懾宵小也好,李治的身份很重要。

 

遇到李治後,羅雲生也漸漸琢磨出味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