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三百三十章 越王失德

宦官的聲音很大,羅雲生忽然勒住了馬,扭頭往後看。

 

卻見禁衛將軍正在核實宦官身份,然後一揮手,讓他進去。

 

跟著宦官的幾名禁衛,卻被攔在門外。

 

趙老蔫等老兵都是見過大陣仗的,見狀,皆識趣的停住了腳步,雖然好奇,但是卻能不看也不問,確實有了幾分世家爪牙的風采。

 

玉兒卻掀開車簾,柔聲道:“郎君,為何不走了。”

 

羅雲生的嘴角也泛起一抹冷意,朝著芙蓉園的門看了一眼,笑道:“走,咱們回家。”

 

芙蓉園,涼亭。

 

李世民仍獨自坐在涼亭裡發呆,懂事的宦官奉上瓜果和一壺酒。

 

李世民便自酌自飲,微風拂來,帶著幾許秋天的涼意,李世民放下酒杯,忽然感到一陣強烈的孤獨。

 

一統江山,宇內稱霸,大軍橫掃天下,舉世莫敢敵者,皇帝一生追求的至高境界,他都做到了。

 

可是,今夜此刻,這個舉家團聚的美好日子裡,為何他卻感到從未有過的寂寥?

 

宮中佳麗數千,兒臣公主數十,他們此刻都等在太極宮裡,等著與他團聚,飲酒賞月,但李世民卻忽然很不想回到那座冷冰冰的宮殿裡。

 

當了十餘年的皇帝,當年的種種是非恩怨,種種正義的非正義的殺戮,如過往雲煙,終究已逝去,李世民不年輕了,他已過了不惑之年。

 

曾經橫掃天下,讓每個難纏的敵人誠惶誠恐匍匐在他腳下,等待他的寬恕的喜悅,如今回想起來,竟是那麼的不堪一提。

 

這一生,他得到了許多,可是,他失去了更多,至少在今夜這個應該歡慶的佳節裡,他忽然覺得不開心,似乎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或許,像羅雲生那樣懶散悠閒的活著,與世無爭笑看閒庭落花的日子,其實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糟糕,跟那個年輕人比起來,李世民都說不上自己和他到底誰過得更幸福,更從容自在。

 

雜亂的腳步聲打破了夜色裡的沉靜,也打破了李世民傷懷的情緒。

 

這個時辰,這個地點,腳步聲的主人無疑是很不識趣的,李世民抬眼望向水榭盡頭,眼中露出幾許不悅。

 

片刻後,一名宦官慌慌張張跪在李世民面前,身軀顫抖著稟奏道:“陛下,武德殿出事了!”

 

“何事?”李世民的表情不復剛才的傷懷落寞,眼中露出熟悉的銳光,像一柄在夜色中吞吐鋒芒的利劍,直刺人心。

 

“越王殿下中秋節飲酒,不知道何故,與弘文館學士蕭德言,蔣亞卿起了爭執,並,並,並……”宦官聲音越說越小,最後有些遲疑。

 

李世民的臉色卻越來越難看,重重一拍石桌,怒道:“說下去!”

 

宦官嚇得渾身一顫,急忙跪地伏首道:“……越王大醉,喝令將士拿下了蔣亞卿和蕭德言,並欲杖責二人,尚書王珪見勢不妙,命奴婢面聖稟奏。”

 

李泰確實闖禍了,而且這個禍還真的不小。

 

李泰雖然不是儲君,但是李世民給他的配置,其實已經相當於常務副太子了。

 

李世民以括地誌的名義,給李泰配備了大量的弘文館學士,這些人其實就相當於李泰的屬官,平日裡除了編纂括地誌之外,就是勸諫越王殿下向學,體察民間疾苦。

 

甚至,還讓尚書王珪做了李泰的老師。

 

可見李世民對於李泰其實是寄予厚望的。

 

蔣亞卿和蕭德言二人在前隋就已經出名,是李世民在朝臣中千挑萬選出來的,二人不僅相貌堂堂,熟讀經史,也作得一手妙筆文章,而且都有過基層苦熬的資歷,任用這兩位來時刻督導教育越王,實在是上上之選。

 

然而,李世民看中的人,李承乾不一定看中,因為這兩位太正直,也太羅嗦了,試想每天越王剛睜開眼,便看到兩張充滿慈愛和溫柔的臉,一臉期盼地看著他,“起來啦?殿下今日讀點什麼書呢?

 

《呂氏春秋》好不好?不合胃口啊?那麼……《晉書》?《左轉》?《尚書》?

 

哦,殿下今日口味比較重,沒關係,《說苑》,《申鑑》如何?

 

都是重口味哦,總有一款適合您……什麼?今日殿下不想讀書?呵呵噠,信不信臣這就一頭撞死你面前,讓你看看臣的腦瓤啥顏色……”

 

越王殿下活了這麼多年沒被逼瘋,足可見他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不過今日杖責弘文館學士之事,倒非越王殿下積壓多年的發洩,說起來此事跟羅雲生脫不了干係。

 

李世民是個成功的帝王,他雄才偉略,野心勃勃,自登基以來,來依仗強硬的外交和武力,將周邊鄰國打得半殘半死,剩下的二話不說納頭便拜,對內大興民生。

 

廣開言路,鼓勵生育,扶持農桑,朝堂上翻雲覆雨。

 

左右平衡,古往今來,如此有能力有政績的皇帝實在不多見了。

 

然而,李世民卻是一個極度失敗的父親。

 

他最失敗的地方在於他的強勢,他覺得兒子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那就必須是什麼樣子的,十餘年前發動玄武門兵變是他人生最大的汙點,為了不讓兒子們有樣學樣,他對自己的子女也玩弄左右平衡的帝王之道。

 

尤其是李承乾的優秀,給了李世民莫大的壓力,讓他從他的身上,找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