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無常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迎親!火踏白雲(求推薦求月票)

    ……



    時間一晃而過。



    距離劉趙兩氏滅亡,徹底退出舞臺,已有十個月了。



    這十個月裡,王氏發生了不少喜慶大事情。六爺爺王宵翰的靈臺宴,舉辦的非常熱鬧。此後,又是姐姐王珞伊與陳方傑的婚禮。



    沒幾天的時間,又是他王守哲的大婚期了。



    王氏可謂是蒸蒸日上,喜事不斷。



    這又是即將秋收之季。



    豐谷農莊內。



    數千畝良田中,灌漿到了中後期的稻禾如同大海波浪一般,隨著風上下搖擺,甚是壯觀。



    佃農們在田間忙碌著,他們小心翼翼地伺候著稻禾,該補肥的補肥,並識別稻禾中那些和魚目混珠,漏網之魚的稗草。



    ——————



    稗草和稻禾長得非常像,算是稻禾的先祖。先人將稗草一代代優選培植,才有瞭如今的稻禾。它們生長野蠻,除卻不盡,與稻禾爭奪寶貴的養分。



    若是不處理乾淨,必會影響稻禾的灌漿。



    佃農們勞作很辛苦,但是今年的佃農們,辛苦操作之餘,都露出了欣喜之色。



    只因今歲,主家不知從哪裡弄來了新的稻穀品種。說是要將豐谷農莊一半的土地,種植新的稻種。



    先時佃農們私底下怨聲載道,就怕新稻種不適應這塊土地,屆時歉收了,也會影響到他們分成。



    好在主家良善,承諾種植新稻種的佃戶,最低按照往年平均收益分配。若是豐產,便能額外分配。



    這一季種下來。



    越到灌漿期,佃農們越是發現新稻種的厲害之處,非但植株挺拔不易倒伏,連稻穗都比尋常品種要大,顆粒要多。



    許多佃農們都是老農戶了,他們知道若是照此下去不變,今歲每畝田恐怕要多收成一擔稻米,且品質可能更優。



    如今新米價格本就要略高,哪怕按照原價計算,每二十畝就得多一個乾金的收益!這收益,可是拋開了稅收,肥料,耕牛,人工等等的純額外收益。



    平均分到每戶佃農頭上,也能有三十個大銅!!若是麥子都能有良種,一年豈不是額外能多六十大銅?



    這讓佃農們如何不喜?



    這筆額外收益,可以全部攢起來,未來給孩子做老婆本。或是送孩子去學一門手藝,有了手藝後非但不要辛苦務農,收入還高,連娶媳婦都容易多了。



    更有不少佃農已經暢想起未來,如此便能更快攢夠乾金購買足夠的農田,讓子子孫孫們成為自耕農。



    一念至此,他們的幹勁更足了。



    ……



    與此同時。



    田間頭,精神矍鑠的四爺爺王宵志,興奮地說道:“守哲啊,你研究出來的王氏九號稻種,當真是優質稻種。若是咱們所有農莊中都種上王氏九號,這一年得多賺不少啊。”



    如今王氏肉食充沛,曾經省吃儉用的王宵志等族老,也被勒令要補充靈食,甚至要使用小培元丹並勤加修煉。



    因此今年的王宵志氣色非常不錯,顯得年輕了許多。如此哪怕這輩子沒有靈臺境的希望,也至少能健健康康地多活些年頭。



    王守哲可不想這些族老們,辛辛苦苦為家族幹了一輩子,培養了一代代的孩子們,結果八十歲就走不動道了,晚景淒涼。



    “四爺爺,明年換塊地再種上一季看看,若是沒問題,再全面改種王氏九號。”王守哲對自己精心研發的王氏九號,也是頗為滿意。



    他之所以能研發稻穀品種,還是來源於他那神秘莫測的血脈異能。當他發現自己能令枯木逢春,頃刻花開後,便已經想到了要催生靈藥靈谷之類。



    只可惜,經過一番研究後,他發現自己想簡單了。



    枯木逢春,頃刻花開,不過只能用在普通植物上。



    而且不能極短的憑空時間內催化它們,因為沒有養分的補充,以及催化太快,會消耗了它們的生命潛能,很快就凋零了。



    對於那些靈谷,靈植之類,當然也並非沒有催化作用。



    但是僅對一支白玉靈米稻穗催生,若是憑空極短時間催生,最終結出的稻殼內,都是空的。



    倘若按照正常種植,加大營養,便需要耗費王守哲十多天功夫,才能讓它最終成熟,結出白玉靈米稻穗。



    而且僅有一株,性價比極低。



    至於催生人參之類的靈藥,那就更不用說了,十幾天的辛苦催生,至多能讓那支人參多出一年的年份。催生的作用,堪稱雞肋。



    不過王守哲估計,是自己神秘血脈層次太低,太過稀薄的緣故。若是有朝一日,神秘血脈覺醒到了極致,說不定真能頃刻間催化出一支百年人參呢。



    只是如今現狀,催生靈種著實太累太不划算。



    最終琢磨來琢磨去,與其催生靈種,還不如先把普通稻種,麥種改良一番。因此他建造了實驗室,開始小規模的催化稻種。



    他的血脈能力,對普通植物的優勢太大了。



    大約一分溫室實驗田,只要實驗田內營養跟得上。他只需要約莫數天的時間,便能讓這一分實驗田的稻種到成熟收割。



    因此,他決定將新能力用在培養稻種上。



    最初的稻種,反而是來自於劉趙兩氏,那減產到不忍目睹的農莊之中。減產到如此程度,依舊能活下來的那些稻穀,必然是在抗蟲性,抗病性上比較優質的一部分稻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