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逆子還不趕緊登基 作品

第399章 上任,保定

  朱棣的遷徙大軍從蔚縣出發,帶著數不清的紅薯,米麵,以及三千戶落戶保定的工戶前往保定開始修建道路。

  朱棣牢記著三哥教自己的那些事情。

  讓百姓衣食無憂,產生歸屬感。

  而隨行的工戶之中,還有幾百戶是蒙古人,他們是自發響應朝廷號召的,因為朝廷向他們保證可以讓他們在保定落戶,並且有屬於自己的房屋。

  願意來的,都是接受漢話程度比較高的蒙古人,並且在草原上已經沒有了牲畜,所以願意加入漢人的陣營。

  朱棣身邊有幾個武將,還有幾個江西學子,這些都是他的班底,雖然不如朱棡那麼豪華,但也都是人才。

  能夠在佈政上給朱棣一定的幫助。

  不過很顯然,這個‘一定’,很耐人尋味。

  隊伍一路到達保定,保定府城殘破不堪,城樓上還殘留著大量軍隊作戰之後的痕跡。不管是破碎的牆磚,還是以刀劍砍出的刀痕,甚至在一些地方還能看到鮮血,風吹日曬之後漆黑的血痕。

  保定府城是典型的內城牆,外城牆的建造形勢,內城有幾條街道,坐落著不少保定的富人以及朝廷的官衙和官署建築,在內城的城牆外,還有一條寬約一丈的護城河。

  而外城則是一些農田和平民百姓的居所。

  如今的整個保定只有不到十萬戶百姓,府城周邊有一千來戶,大概七萬多人,如此稀少的人口,也就造成了大面積的農田荒廢,以及百姓們生活條件的刻苦。

  朱棣的第一步就是聚集百姓,徵召民工,以勞作的方式讓百姓們換取糧食,不管是婦女還是男丁,都可以在朝堂的帶領下做工。

  為了方便管理,還將10人編為一組,以百組為一大隊的方式進行階段式勞作。

  婦女開墾荒田,來年種植紅薯。

  男丁清理官道周邊的樹木以及穩定路基。

  官道的擴寬必然涉及到徵用土地,這一點朱棡最先交代過朱棣,一定不能讓被徵用土地的百姓得不到妥善的補償,這些事必須要朱棣的手下事實親力親為,絕不可交給當地官員來處理。

  交給當地的官員,大概率就是敷衍了事。

  隨後,便是選址建水泥廠,此事由興國商會的人來負責,朱棣只需要批下徵用土地的公文以及發放款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