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朱允熥 作品

第262章 鋒芒(2)

  “嗯?”常森一愣。

  朱允熥放下茶盞,“長沙武昌都本是天下繁華重鎮,尤其是武昌,朕聽說為了停靠在武昌,長江上的商船還要賄賂水師官兵才能進武昌港。可是,呵呵!這幾年武昌報上來的財稅,還沒有徐州一地多!你去了,給朕看看,到底誰那麼膽子,敢動大明朝的商稅!”

  ~~

  常森走後,朱允熥再起產起身,走到寰宇全圖前,默默觀看。

  他一直以來所籌劃的,現在才露出端倪。

  第一,精兵簡政,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裁撤掉沒有必要養活的軍隊。在精兵簡政的同時,出了兵員數目之外,還有國家的真正人口,田畝精準的清查。

  第二,依地而治。

  各地各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治理。南方沿海商貿發達的地帶,一味的強調農耕是捨本逐末。但國無農不穩,在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商業越發興旺的時候,內陸的糧倉越發的重要。

  在他未來的計劃中,南方以湖廣為糧倉,關乎長江中下游的肚皮問題。北方以山東河南為糧倉,涉及到邊軍的軍糧。

  而沿海地帶,則是大明帝國的錢袋子。

  商業上的事不干預,農業上的事要抓緊。左手錢,右手糧。

  糧食問題到任何時候都是大問題,原本時空大明朝等到嘉靖時期,浙江等地數次鬧出饑荒,才開始重視這個事。而到了大清朝,雖是號稱閉關鎖國,可清朝的統治者卻看清了這個問題。

  錢袋不能丟,但必須給錢袋子找個糧票。

  所以到了大清朝,湖廣熟太下足。

  其實最好的糧倉,除了湖廣之外,就是那一片白山黑水,那一片最肥沃的土地。

  在後世,光是黑吉兩省每年的糧食,就可以養活三分之二的人口,大平原耕地多,土地肥沃自然災害少。

  但此時,那邊他媽的東北虎比人多,帝國暫時沒有那個資本,也沒那那個能力去開發。

  當然除了建設糧倉的重要性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通過對農業的重視,同過移民開墾,通過國家手段進行屯田興修水利,可以把地方上原有的格局打破。

  此後,取消丁稅實行按畝收稅,官紳一體納糧,取消特權階層才能事半功倍。

  前兩點,可以保證帝國的穩定,還有源源不斷的,良性的財政循環。

  有這前兩點,才能保證第三點。

  第三,才是開拓。

  而這三點中,其實第三點最容易。

  ~~

  卻說常森著急忙活回了家,進門之後就找兄長常升,但不巧的是常升正在軍營之中。

  他心中急不可耐,連衣服都不換就吩咐身邊長隨,“趕緊把金先生請來!”

  一盞茶的時間之後,一位三旬年紀的儒雅書生,來到常森面前。

  “先生快坐!”

  別看常森他們這些無人看不起讀書人,可他們心裡知道,有事還得找讀書人參謀。各勳貴之家找幕僚師爺,是不成文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