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朱允熥 作品

第175章 在路上(1)

  “你又知道個甚?”朱允熥笑罵。

  他知道李景隆定然有高超的馬屁要說,所以這句笑罵,等於是在告訴李景隆,趕緊拍,把老爺子拍舒服了。

  “臣雖是武臣,可也對民生之事深有感觸。”

  李景隆開口笑道,“就拿眼前這些小村子來說,臣當年跟隨父親,護送故太子殿下回鳳陽祭祖,沿途還有大片的荒地,人口稀少。”

  “如今才多少年呀?這沿途處處是良田,處處是莊子。百姓們雖說日子也還是苦了點,可畢竟家有過夜糧心裡頭不慌。太上皇您連年頒佈詔書,許百姓開墾田地,官府發與地契,百姓們有了盼頭幹勁十足,誰不感念天恩?”

  “歷朝歷代屬咱們大明的勞役少,太上皇您不修長城,不修宮室,百姓們所有的勁兒都用在了自家的田地上。而且太上皇您定的賦稅少,十抽一的稅,別說大元了,比前宋都少了許多!”

  “你這話就不對了!”朱允熥笑道,“怎麼有種粉飾太平的意思?從洪武十四年開始,朝廷每年都要徵調近乎十二萬的民夫,怎麼就沒有勞役了?”

  “那也是好事呀!”李景隆繼續笑道,“那是興修水利!太上皇心繫天下百姓,早些年常說光給百姓田地,不興修水利就等於給了米不給鍋。”

  “太上皇金口說過,百姓開墾無主的田地免除三年賦稅,又天下各處修建溝渠圍湖引水灌溉農田,家中貧困的百姓,官府給與農具種子甚至牲口。”

  “如此德政,古來罕見!”

  “行啦!”老爺子爽朗的大笑,“你倆別為了捧咱,在這一唱一和的,哈哈!”

  ”皇爺爺,這怎麼是捧您,確實是您的德政啊!”朱允熥笑道,“前朝末年天下大亂,幾乎處處是赤壁千里,您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都說漢高祖難,他再難也不如您呀,韃子始終都是中原的心頭大患。說唐太宗難,可大隋的倉儲一直吃到了唐高宗年間。至於宋太祖,人家接手的是富裕的大周。

  歷朝歷代您是最難的,創業難建國南,手中的江山殘破,人口田地更是一筆糊塗賬,咱們大明一邊要北上打韃子,還要南邊除蠻夷,更要移民屯田,修建城池。皇爺爺,您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