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朱允熥 作品

第117章 朕的坑(2)

  “可若用銀票代之。”朱允熥沉思道,“朕的想法是這樣,天下的士卒官員都登記造冊,人按照編號做一個存摺,標明姓名軍餉如何。士卒本人或者其家人,可以拿著存摺去當地的票號兌現。”

  “票號是見折即兌,不想兌現的可以存儲,票號給與一定的錢息。每逢戰事,朝廷有恩賞下去,也是如此兌現。”

  “就等於戶部直接給士卒官員發錢,可省去損耗和盤剝,更可以杜絕喝兵血吃空餉,你看如何?”

  張紞端坐,皺眉思索。

  “臣說些不當的話!”張紞並沒有開口奉承,而是表情極其凝重,“這事皇上您,想簡單了!”

  朱允熥沒有生氣,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示意對方說下去。

  “臣雖未在中樞做官,可也知道朝廷每年的軍費是充足的。但發放與否,皆在於戶部。”

  “即便是國庫有錢,也從沒有實餉準餉,都是延遲發放。設置錢莊於戶部之下,用以發放軍餉,倘若再有延遲或者國庫拮据,這錢從哪來?”

  “屆時,朝廷的信譽何在?”

  “再者朝廷每年徵收的賦稅,即便是用以軍費的兩淮鹽水,也都是銀銅布糧等物摻雜而成。都換成銀錢的話,國庫哪來那麼多銀子?”

  “就算是國庫有銀子,可......”說著,張紞下拜,“誰能保證,這錢永遠都能專款專用呢?”

  其實張紞說的已經很含蓄了,錢莊執行最大的障礙,恰恰就是朝廷,恰恰就是官府。

  “你先起來,聽朕說完!”朱允熥抬手,繼續道,“朕也有和你一樣的擔憂,所以朕想的是,這錢莊可以官辦,但不能國有!”

  猛的,張紞眼睛一亮。

  “辦理錢莊發行銀票兌換軍餉俸祿等等,需要大量的金銀為儲備。”朱允熥開口,“目前來看,這錢還是拿的出來的。”

  “朕拍板從今年各地海關的稅銀中抽出三成,初略算算差不多兩百五十多。”說著,朱允熥尋思片刻,“年關前各地海關的稅銀子解到京師,拿出來三百萬整數。往後每年,各地海關的稅銀總額,用以軍餉開支定為常例。”

  “朕的內庫,再拿出現銀一百萬。這麼算算,就是四百萬的鉅款,用作儲備當時夠了。”

  “有件事你不知道,錦衣衛在東瀛探得銀礦幾處。東營那邊的大名諸侯,已經抵給大明用來換取........”

  “反正用不了多少時日,那銀礦即將為大明所有。朕打算日後,這樣海外之地發現的銀礦,開採權都歸屬錢莊,而非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