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朱允熥 作品

第35章 京師(2)

  凌漢先是吃了幾個汆丸子,扒了兩口飯之後,才開口說道,“臣是河南人,河南百姓被水災禍害怕了。官府治河是好事,可臣是怕,怕地方官為了修河而修河!”

  “不想著百年之後只想著眼前的利益,修河的本來目的是讓百姓安定洪水不再肆虐。可有地方官卻不管這些,只把修河當成政績功勞。”

  “老臣不是說地方上摺子要錢,就是用朝廷的錢買他自己的政績。而確實是有這樣的事,以後有將來也會有。”

  “練侍郎剛才的話其實是給河南布政司還有河道留著顏面,八十萬治理河道,也是治標不治本。”說到此處,凌漢看看身邊,笑道,“侯侍郎曾是河南的佈政,想來跟老臣的看法,是一樣的!”

  朱允熥目光轉向候庸,“你說說看!”

  侯庸起身行禮,然後緩緩道,“臣在河南任上數年,修了兩次河。一次是初上任時,聯合地方鄉紳商賈,小規模的疏通河道。二是前年的水災之後,當時的太上皇動用了內庫,用以修河!”

  “以前不是不想修,而是國庫實在沒錢,只能修修補補。現在國庫有錢,皇上寬厚,只要地方上要錢修河鋪路就沒有不給的!”

  顯然,他這是話裡有話,朱允熥靜靜的等著下文。

  侯庸也在組織著合理的措辭,“臣粗略的估算一下,正如凌老大人所說,八十萬雖不說遠遠不夠,但用在治理河道水患上,難免要留個尾巴!”

  “臣這話是得罪人了,但臣不得不說。既然明知要留尾巴,為何不一次性要足了銀錢,徹底治理呢?”

  “這兩年沒打仗國庫有錢,官員們伸手要錢修這個治那個成了慣例。因為這些,都是他們履歷中的資本。”

  “他們要錢成了慣例,地方上許多修治的事也就有了慣例。比如這次,留下個尾巴。那下任的地方官,就有了合理的名目要朝廷撥款!”

  說著,他看看朱允熥的臉色,大著膽子說道,“年年要,年年治,一旦成了慣例,朝廷耗費民脂民膏............”

  這些貓膩,朱允熥焉能不知道。

  他之所以當這些人的面說出來,就是想讓這些大臣們把其中的貓膩戳破。

  想當年,他家門前一條路。從他上小學就開始修,一直到他到了結婚的年齡還沒修好。而且奇怪得很,春天不修夏天不修,一到秋天就開挖,然後趕在冬天之前停工。

  經過一個冬天,第二年路爛化成了水泥地,然後再接著修。

  挖掘機整天噠噠噠,跟他媽日本鬼子的機關槍似的。

  還有路兩邊的綠化帶,本來種了果樹。每年開花的時候,老百姓攜家帶口的拍照遊玩。後來偏偏說有人摘了果子吃中毒,直接砍了。砍了之後鋪上紅磚,第二年挖開撲青磚,第三年變花壇,第四年再變成紅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