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生路,死路

  他的父親可以讓他的名字出現在縣令名單上面,還能被成功任命,可見李家的權勢,這或許是矇騙自己的父皇,又或許是父皇早已知曉,卻是為了各方勢力之間的平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記得父皇說過,如今這天下,是皇族和貴族士族的天下,現在看來,果真是不假啊。

  但是,讓這群混賬東西擔任一郡主官,一縣主官,簡直是百姓的災難,這不,遇戰先逃,被人抓了個正著,這未戰先怯的罪名要是傳到陛下耳中,就算這關中李家再強大,也保不住他。

  當今皇帝,沒什麼大事,高興之時,跟你玩玩平衡和權術,要是不高興,當場掀桌子,誰敢說個不字,誰敢反抗?誰又能反抗?

  一句話,該死的就得死。

  這一點,這臨涇縣令也十分清楚,此刻,若不是看到自己手頭兵力很多,他估計得殺自己滅口,以遮掩其不戰而逃的事實,畢竟,這種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至於這些士卒,他渾然不在意,只要沒有能力將話語傳到陛下耳中,這些人,就跟廢物沒什麼區別。

  而現在,迫於自己手下甲士的兵威,他立馬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一種看似狂傲,實為敲打的方式。

  他的父親的北地郡監御史,監御史是何職,那是監察整整一郡,可以說,在北地郡,他雖然不是直接主管政務,但說話的分量可不小,因為監御史可以直接對話當今皇帝,就連北地郡郡守,也得給這個監御史面子。

  百官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就是咸陽的御史臺,要是遇到懂事的御史還好,若是遇到那種油鹽不進,無比清高自傲的御史,那百官的苦日子可就來了,而現在,朝中正好有一批,也就是連自己父皇都啃不動的那群儒生。

  這群儒生,也正合自己的想法,將他們調離咸陽,放在各地擔任監御史,也算是人盡其才,別的不說,就論當世讀書人的傲骨,扶蘇還是十分認可的。

  再怎麼說,也會比這些貴族士族把持一郡政務來的好,看看這臨涇縣令,看他說話的方式,似胸有成竹,看來,他用這一套恩威並施,榮辱並重的伎倆說服過不少人,這北地郡怕是有不少官員和他沆瀣一氣,要不然,他也不能如此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