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義軍 作品

第65章 上、中、下三策

  “我們兵力看起來有些吃緊,其實陝西官軍那邊又何嘗不是,西安的2多萬官軍,最多隻敢抽出1萬人馬增援漢中。”沈子衡說道。

  “不過我們也不能直接攻城,要想辦法把官軍調動出來。”李向東想了一下說道。

  “怎麼調出來?司令我就知道你肯定有辦法。”姜繼海問道。

  “恐怕不容易,漢中的官軍現在很謹慎,我們在漢中各縣轟轟烈烈的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運動,官軍都已經懶得出來了。”馬天佑為難地說道。

  “那還不是因為他們總是無功而返,偶爾還被伏擊,當然是懶得出來了。”葉有為打趣道。

  眾人都心領神會,都哈哈大笑起來。

  據彙報,漢中剛開始還積極派出官軍,四處圍剿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運動的人民軍。

  但官軍每次出動,都有群眾提前通風報信,每次都撲空,無功而返,甚至偶爾還被人民軍伏擊,吃了點虧。

  次數多了,官軍就懶得出城圍剿小股人民軍了。

  “那是因為沒有打到他們的軟肋。”李巖自信地說道。

  “官軍的軟肋應該就是各縣縣城,朝廷規定各級官員必須守護好各自負責的城池,如果丟失將是死罪。作為漢中知府,對下轄的各縣也有一定的守衛職責。我們逐個攻打各縣縣城,漢中的官軍必定會出來增援。”沈子衡曾做過一縣縣令,對於地方官員守土有責的職責很清楚。

  “參謀部制定幾個圍點打援的方案,用部分兵力圍攻一個縣城,把漢中的援兵引出來,另外一部分兵力在半路埋伏,伏擊漢中的援兵。要儘可能多的把漢中的官軍引出來。”李向東命令道。

  “遵命”馬天佑起身接受命令。

  三天後,參謀部提交了三套圍點打援的方案,分別是圍攻西鄉縣、洋縣、佛坪關隘,在半路設伏打援。

  李向東拿到這三套方案時,心中暗想,古之幕僚在制定策略時,往往會提出上、中、下三策,一般主公都會選擇最穩妥的中策,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也落入俗套,選擇最穩妥的中策,也就是第二套方案。

  第三套打援方案,支持的人最少,因為佛坪關隘離漢中較遠,山路又多,估計官軍不會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