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脂焚椒 作品

第三十四章





單單他們所處之地,附近就有許多坡度不大的小丘。




若是能在這裡種稻,連修造梯田的工序都可以省去。




婁倬正緩緩起身,笑著向江玉珣這位故人之子解釋道:




“這裡的小丘坡度雖然不大,但是實在是太乾了。此前郡內百姓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在這種地方種稻,但是費盡心思勞作一季,最終卻沒有什麼收穫。時間久了,便也不再做這樣的嘗試。”




田間忽然安靜了下來。




是啊,爍林郡的饑荒問題如此嚴重。




這麼多年來,百姓自然是將能試的方法全部試過了一遍。




看到眼前這些種不了地的小丘,眾人的心情不禁有些沉重。




江玉珣再次伸手從稻穀上撫過。




細小的芒刺於不經意間戳向他的指腹,帶來一陣無法忽視的痛意。




“嘶……”江玉珣下意識把手收了回來,同時忍不住垂眸向指間看了一眼。




還好,稻穀上的芒刺不比麥芒。




剛才那一下雖然疼,但是並未刺破他的皮膚。




然而這一下的刺痛,卻突然使得江玉珣的大腦清晰了起來。




能在山地上種植的稻穀麼……




我想起來了!




江玉珣的心臟忽然重重跳動起來。




()他不由自主地攥住了衣襬,同時咬緊牙關。




“江大人,您這是……”站在一邊的婁倬正,被江玉珣突然緊張的樣子嚇了一跳。




而此刻,應長川卻已經看出——江玉珣的眼睛極亮,神情是壓抑不住的興奮。




應長川眯了眯眼:“愛卿可是想到了什麼?”




“回稟陛下,臣確有一事相報,”江玉珣立刻轉身向天子行禮,接著緩緩道,“有關稻穀品種之事。”




不等應長川追問,江玉珣趕忙將剛才編好的背景說了出來:




“臣從小生活的蘭澤郡緊鄰海灃國,郡內有一部分百姓與海灃國人同宗同源、聯繫密切。臣當年聽部分老者,說過一些關於海灃國的事情。”




江玉珣說著說著,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海灃國有一種稻穀,早熟、耐旱非常適合種植在高田。”




蘭澤郡多雨水,因此完全不需要這種稻穀。




百姓就算知道,也不會大老遠去尋這種稻種,更別提廣泛推廣了。




但是不遠處的爍林郡不一樣!




這種稻穀品種被後世稱為“海灃稻”,一千多年後才由官方引進,並大範圍種植在東南丘陵地區。




至此,爍林郡的饑荒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聽了他說的話,田埂間瞬間響起一陣竊竊私語聲。




“江大人,你說的可是真?”爍林郡太守瞬間激動起來,甚至忍不住上前抓住他的手。




話雖這麼問,但是婁倬正心底裡已經將江玉珣的話信了大半。




——他早已聽過有關江玉珣的種種傳聞,同時也是打心眼裡覺得故友之子是可信之人。




江玉珣緩緩點頭:“大人,千真萬確。”




他的語氣無比堅定。




海灃稻確實存在,江玉珣非但不怕人去尋,反倒要大力推動官方去尋找此類稻種。




並且越早越好!




稻穀隨著清風的吹拂發出一陣“嘩啦”輕響。




江玉珣轉過身去抬眸看向應長川,極其認真地說:“臣所言句句是真,還請陛下仔細考慮此事。”




金燦燦的稻田,與夕陽一道映在那雙漆黑的眼眸中。




如火焰在隨著風搖晃。




應長川忽然在此刻,想起了那日怡河邊如火的殘陽。




——此刻,它已然燒遍了辰江上下。




-




在江玉珣之前,別說見了大周從來沒有人聽說過所謂的“海灃稻”。




皇帝自然也不能因為他在稻田旁的三言兩語立刻做下決定。




但是此時,江玉珣的話已經如一顆種子,於寂靜間紮根在了每一人的心田之中。




只等著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




應長川此行要乘馬車前往爍林郡的首邑。




仍然兼任著“侍中”一職的江玉珣,還和從前一樣與應長川同乘一駕馬車。




離開稻田後沒過多久,馬車便回到




了官道上。




爍林郡臨海(),夜風裡也帶著一點淡淡的水腥氣。




馬行沒多久9[((),便有一陣風從車外吹來,輕輕將車簾撩起一點小縫。




一處海崖好巧不巧出現在了江玉珣視線中。




看到那熟悉的外形,“青林崖”三個字隨之從他腦海裡冒出來。




——當年還是前朝貴族的應長川,人生中第一次帶兵遠征,來的便是彼時還叫“爍林國”的此地。




而令他聞名於天下的第一戰,就爆發於“青林崖”邊!




此時太陽已經完全落山。




矗立於海邊的白色的山崖分外顯眼。




江玉珣上輩子曾經這裡旅過遊,因此一眼就認出了它!




……沒有想到千載之前,這山崖外竟然是一片樹林。




看到這裡,江玉珣忍不住將眼前的景色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一一對比了起來。




陷入回憶中的他難得走了神。




因此並沒有發現坐在自己身邊的應長川,不知何時放下了手中的奏章。




“愛卿在看青林崖?”天子的聲音自江玉珣的耳邊傳來。




“……”




摸魚被抓住對江玉珣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




他下意識回答道:“回陛下,臣方才是在看青林崖。”




這話聽起來甚至有幾分理直氣壯……




不過應長川也並沒有生氣。




天子的視線隨江玉珣一道向著車窗外落去。




停頓片刻,江玉珣直接伸手將簾子打了開來。




今日無月,白色的海涯卻泛著瑩瑩的光亮。




應長川沉默片刻,忽然輕笑著說到:“孤上回來此,已是七年前的事情了。”




聊到歷史,江玉珣瞬間來了興趣。




他忍不住說:“臣知道,陛下當年在這裡戰勝的爍林國!”




應長川不由轉身向江玉珣看去,並隨口道:“愛卿竟如此瞭解。”




……不對!




說完那番話,江玉珣忽然意識過來,此時以應長川為“主角”的《周史》還沒有修成。




自己說的這件事,當朝許多人都不清楚。




他不由辯解道:“臣,臣父親當年有說過這件事。”




“哦?”應長川似乎來了興致,“除此之外愛卿還知道什麼。”




“……臣還知道,陛下當年於此地一箭要了爍林國大王的命,爍林國軍隊自此群龍無首,大敗於您。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在子夜發生的。”




不同於方才的激動,說到這裡江玉珣的語氣裡不由帶上了幾分懷疑。




史書也不能完全相信。




半夜一箭要人性命?




——這個記載未免有些誇張了吧!




江玉珣頭回在《周史》中讀到此段時就懷疑,這都是後世修史的人的春秋筆法。




說不定連應長川本人,都不知道後世史官會給他記上這樣一筆呢!




江玉珣沒有意識到,身為一名黑粉,自己話語裡的懷疑有些過分明顯。




簡直是將“我不信”這三個大字寫在了臉上。




應長川:“……”




馬車緩緩拐了一個彎駛入山林之中,方才如明月一般懸在海上的青林崖,也隨之消失不見。




江玉珣終於依依不捨地將視線收了回來,同時放下車簾下意識朝應長川看去。




這種小事本不該天子關注。




可是沉默片刻,應長川終是忍不住蹙眉看向身邊的人:“愛卿以為此事是真是假?”




馬車內跳動的燭火,照亮了江玉珣的面頰。




他臉上的表情清清楚楚地落在了應長川的眼底。




嗯?




應長川為什麼問我這個?




江玉珣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無比真誠地抬眸看著應長川的眼睛,並極其認真地說:“自然是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