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七百五十八章 必須以我趙國的名義

  「白先生,你們商隊下次什麼過來?」宴罷,羅姆家族的家主詢問道。

  「如果這次順利的話,等到我們回國之後,很快就會安排下一批船隊過來。」白靈說道。

  「到時候白先生一定要先找我們合作,我們羅姆家族會給先生最高的交易價格。」羅姆家主無比殷勤的說道。

  「好說,好說。」白靈笑著說道。

  第二天,袁華和趙牧終於見到了阿育王。

  和想象中不同,阿育王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卻沒有什麼架子,隨意的坐在蒲團上,與二人交談。

  阿育王懂得非常多,不管是治國、商業、軍事、修煉、宗教等等都很精通,見解也非常獨到,能夠給人以啟迪,引發二人深思。

  交談的過程中,阿育王臉上始終帶著慈祥的笑容,非常具有親和力,眼睛看著袁華或趙牧,不時的點頭,讓人忍不住信服。

  如果不是知道面前這位是孔雀王朝的國君,袁華還以為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學者。

  直到傍晚,袁華和趙牧才戀戀不捨的離開王宮。

  「阿育王是我見過除了王兄之外,知識最淵博的人。和他交談,幾乎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半天很快就過去了,收穫總是很多。王兄的知識雖然也很淵博……但太過天馬行空了,有些連我都聽不懂,相比之下,還是和阿育王交談更舒服。不過……阿育王言語之間對佛教的推崇,讓我有些不喜。」

  趙牧從來不信教,他總覺得這些人很傻,遇到困難不想著努力,依靠自身去解決問題,卻寄託在佛能幫他們解決。

  早在幾千年前,中原人便只相信自身,不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墨家雖然藉助鬼神警示世人,讓人有敬畏之心,卻從來沒有將鬼神當做信仰,讓人祭拜他們。

  儒家則敬鬼神而遠之。

  西門豹治鄴更是將一大堆巫師神婆啥的玩意直接沉河裡,以破除封建迷信。

  這種環境下成長的趙牧,完全理解不了阿育王的做法。

  而且據他所知,不僅阿育王,阿育王的父親,阿育王的爺爺,全部都在晚年信奉宗教,只不過信奉的是耆那教。

  本質上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這裡面有藉助其他宗教削弱婆羅門教的原因,但阿育王信奉佛教也絕不是假的,甚至無比虔誠,據說

  阿育王的爺爺更是因為耆那教的教義絕食而死。

  「土壤不同,生長出來的果子自然不同。不過我還是覺得我們中原好。」袁華笑著說道。

  「那是自然,我們諸夏的諸子百家可不是他們這些宗教能比的。」趙牧臉上充滿了驕傲。

  兩人在華氏城逗留了一個多月,便啟程返航。

  趙王括八年的最後一天,商隊回到了趙國,帶來了大量趙國需要的糧食、棉花、玉石、香料,更重要的是,在趙國和孔雀王朝之間開通了一條安全穩定的商道。

  很快,趙國再次組織一支商隊,不過這一次就不用袁華和趙牧親自前往了。

  朝廷見到了海上貿易的好處,政策開始向漁船傾斜,趙括再次撥付十億的物資和錢財,用來建造船隻和開發技術,並在遼東、遼西等多地建設港口。

  趙國還將淘汰下來的船隻降價賣給趙人,供他們經商或打魚,趙國的商業不能只靠朝廷,想要真正的繁榮,

  還要讓民商發展起來。

  春天到了,中原的百姓熬走了嚴冬,卻沒有迎來春雨。

  地上的泥土被風乾成一粒粒細微的沙子,只要有一點風吹過,便是漫天塵土,田間地頭一片荒涼,沒有一點綠色。

  只有河床中仍帶有微弱的溼潤,頑強的野草從河床泥土的縫隙中鑽出,還沒等長大,便被飢餓的人們挖走充飢。

  韓魏兩國官府不斷下令賑災,但兩國前年和大前年打了整整兩年仗,去年又有旱災,國庫中也沒有多少餘糧,很快就支撐不住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很快,更壞的消息來了。

  二月,楚國趁韓魏兩國鬧饑荒,出兵攻打南郡,打算一舉收復南郡剩下幾座城池,以及南陽、上庸、商於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