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六百五十九章 有沒有可能,還是東胡王?


                 “那鑄幣的事情就這樣了。不過相國的話,倒是讓寡人想到一件事。”趙括說道。

  “敢問大王是何事?”藺相如問道。

  “吏的問題。我趙國各地吏員幾乎都是由當地豪強一代代傳下來,父傳子,子又傳孫,只要生下來就不愁沒工作,這就導致了大部分吏員並沒有什麼才幹,只是依靠祖上的血脈當上了小吏。這些人不求上進,不學無術,甚至為禍一方,最後卻要朝廷來揹負罵名。”

  “而剩下極少數有才幹的人,卻因為地位低下,等不到機會,無法施展才幹,最終孤老於荒野。這是我趙國的損失。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給他們一個機會呢?”

  “寡人打算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吏員考試,所有吏員都要參加,以郡為單位進行。只有考試通過的吏員,才可以留下繼續做吏。沒通過考試的,全部辭退。人手不足可以重新招,但是也要考試。吏員通過考試之後,可以到邯鄲參加第二次考試。其中成績前八十名授予官職。”

  “另外,從今以後,不僅對官員進行考核,對吏員也要進行考核,考核優異者,可升官。不合格者,辭退。同樣,官員不合格者,除了貶官、革職之外,還有可能被貶為吏。”趙括說道。

  從先秦,到兩漢,再到唐宋,吏的不斷惡化,本質上來說就是因為階層的不斷固化。

  先秦時期,吏還有上升的渠道,只是這個渠道很窄。兩漢時期,這個渠道就更窄了。

  等到唐宋時期,吏的上升渠道已經被完全封鎖,凡為吏者,三代不允許參加科舉,科舉都沒辦法參加,還怎麼當官?

  這種情況下,除非家裡閨女被皇帝看上了,能夠一飛沖天之外,否則你就是再有本事,頂多也就是一個在當地比較有名望的老頭。

  既然怎麼努力也沒用,那就不努力唄,斂財就行了。

  整天想著斂財,能不惡嗎?

  戰國時期官和吏的階級還沒有唐宋以後那麼涇渭分明,現在趙括就要徹底打破官和吏之間的界限,以後官可能會被貶為吏,吏也有機會升為官。

  大家都一樣,誰也別想鄙視誰。

  除此之外,就是為了挑選人才了。

  趙國太缺人才了,過去缺,現在缺,以後也缺。

  不是每個有才能的人都會遇到伯樂,懷才不遇的終究是大多數。

  誰能想到,當年在齊國乞討的百里奚最後能輔佐秦穆公稱霸西戎,居住在郊外的野人孫叔敖能夠輔佐楚莊王一鳴驚人。

  趙括就不信了,趙國這麼多小吏,難道就沒有幾個能人?說句不好聽的,哪怕是一群流氓,也會有比較厲害的流氓頭子。

  眾人對視了一眼,雖然趙括嘴上說是突然想起來的,但這麼成熟的想法怎麼看都不像是突然想的,反而像是蓄謀已久。

  毫無疑問,這件事只要公佈出去,將會在趙國整個官場掀起軒然大波。

  少部分有能力的人會彈冠相慶,而那些沒有能力,只是靠著祖宗的蔭庇當上吏員的人則如喪考妣。

  底層的官員也會人人自危,沒有人想從堂堂官員,成為小小的吏員。

  “敢問大王,吏員考試是隻舉行一次,還是形成慣例?”藺相如見沒有說話,只好上前詢問。

  “慣例,不過第二次授官的考試,暫時只舉行一次,後續等考核制度優化之後再說。”趙括想了一下,開口說道,如果考核制度能夠完善,這樣的考試是沒有必要的。

  只要在選拔吏的時候考試就行了,吏到官沒有必要特地設定門檻。

  “那這次考試放在什麼時候?”藺相如問道。

  “燕地要明年才能逐漸恢復安定,就放在明年年底吧,具體時間、事則由諸位愛卿安排。不過現在就可以把消息放出去了,讓大家都準備準備。至於題目。由虞卿負責,可以聯合學院一起出題。以法律、案件處理、民事糾紛、算數、治理、國家以及地方發展為主。地方考核可以加入地方特色、風俗文化等因素。”趙括想了個大概之後,很自然的把鍋甩在大臣頭上。

  大臣,就是幫他幹活的。

  這也是他為什麼日日夜夜想著怎麼招攬人才,培養人才的原因。

  人才越多,能力越強,他就越省事。

  “法律、案件處理、民事糾紛、算數、治理、國家和地方發展……”虞信已經清楚趙括想招攬哪部分人才了。

  “臣會努力辦好。”虞信說道。

  “最後一件事就是開發燕地,特別是遼河平原的事情。”趙括說道。

  燕國,還是那句話,遠離中原,氣候寒冷,農業並不發達,全國主要產糧區就是燕山以南,以薊城為中心這部分。

  這部分水利設施已經很完善了,人口密度也很高,開發的潛力不是太大。

  遼河流域到燕昭王時期才被納入燕國版圖,至今不過數十年,由於種種原因,並未得到有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