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五百八十一章 治理

  趙國北方三郡民風彪悍,百姓尚武,喜歡爭強好勝,以幫助弱小,打壓豪強為己任。

  當年抵禦匈奴的時候,大家都是聽到消息後,二話不說,自備乾糧,騎著馬就衝到了前線。

  如今雖然不用他們這般付出了,但尚武精神卻依然完整的保留著,這裡的小夥子幾乎人人會騎馬作戰,甚至連不少小姑娘都掌握一身好騎術。

  這裡不少村落都有自己的馬棚,出行也都是騎馬,腰間配刀和箭。

  在趙國,刀和箭並不是管制兵器,管制的是鎧甲和弩,敢私藏一件,就是砍頭大罪。

  中原百姓有一種武力缺乏恐懼症,都希望武力越強大越好,即便是窮的叮噹響,也要借錢買一件兵器放床板下藏起來,以防不時之需。

  後來趙國兵器換代,退下來的兵器除了鑄造農具之外,不少都賣到了民間。

  代郡擁有趙國最早的馬場,是趙國最主要的騎兵來源地,是抵禦東胡和匈奴的橋頭堡,是連接邯鄲和河套的橋樑。

  代郡人最敬佩的就是能打仗的將軍,特別是李牧這種滅掉匈奴王騎的年輕名將,剛到代郡,就受到了全郡百姓的歡迎。

  李牧任郡守的這幾年,不管是北方的東胡,還是西面的燕國,別說進犯趙國,連邊境都不敢靠近,能躲多遠躲多遠。

  讓代郡百姓感受到了一種身為趙國人的自豪感,對李牧也愈發敬重。

  但是……

  代地百姓不事農桑……

  李牧用盡一切辦法,甚至動用關

  系,從邯鄲挖了幾個農家弟子過來,又下令強制開墾荒田種地,給每個鄉縣定下指標,效果也不是很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代郡四通八達,北達草原,南抵中原,西至河套,東到燕國,特殊的地理環境使這裡幾乎年年發生戰爭。

  敵人劫掠,己方堅壁清野。

  種下的糧食還沒等到收穫,就被自己人或者敵人破壞了。

  再加上這裡的百姓尚武,講義氣,南來北往的商隊喜歡在這裡招募護衛,趙國每年也會在這裡招募騎兵,使得他們不用種地便有一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