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二百三十三章李元昊的用人之道


  蕭駱俊離開興慶府之後便快馬加鞭趕回遼中京,他以看穿李元昊的野心,從他自立那天開始便以有不臣之心。

  此次與大遼聯手也是為了從宋國身上撈取更大好處,對抗遼朝。

  無論是李元昊還是大遼上下都明白,想要滅亡宋廷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此次合謀本就是趁機劫掠宋庭的一場富貴。

  只不過雙方目的不同,大遼想要讓初立的西夏給宋廷施壓,而西夏則是想著從宋廷身上獲得好處以對抗大遼。

  蕭駱俊算不得強勢的使者,但卻能清楚的看透李元昊的野心,此次合謀無異於養虎為患,絕非明智之舉!

  待蕭駱俊離開興慶府,負責“送”他出城的吳昊立刻入宮請奏,此時算不得巍峨的大殿之中站滿了大夏的重臣,野利任榮,張元,野利遇乞等人俱在。

  李元昊朗聲道:“看來遼人也並非毫無察覺,若能殺蕭駱俊於無形,倒是大夏的好機會,可惜朕不能殺他!”

  張元出班道:“陛下,無論如何遼人已出兵幽州,就算一兵一卒不曾南下,對我大夏依舊有利,宋廷不敢輕調北面邊軍以援西北!”

  李元昊微微點頭:“朕就是為了分散宋人兵力!眼下即將攻宋,但邊州眾多各有利弊,今日便是要定計攻其何處的,諸位皆我大夏肱骨,當摒棄前嫌,各抒己見才是!”

  隨著李元昊的話,身為中書令的張元迅速出班,禮數週全道:“啟奏陛下,宋陝西環州、慶州一帶邊寨甚密,且有宋宿將劉平、趙振等把守,加之蕃部素不知其山川道路,攻打缺口甚難;涇州、原州一帶壁壘堅固,屯兵頗多,尤其是戍守於這一帶的蕃部甲騎精強,以此為突破口,恐不能穩操勝券。至於熙州、河州一帶,有吐蕃首領瞎氈率兵駐守,並與宋締約結盟,為的就是牽制我大夏。唯有鄜州、延州一帶,其地闊遠,而入路頗多!又寨柵疏遠,士兵至少,無宿將精卒,我大夏熟諳山川形勢,可攻也!”

  張元本就是宋人,現又任中書令,對大宋各邊州的情況知之甚詳,此言一出便得到在朝眾臣的附和。

  而身為參知兵事的吳昊則出班道:“臣也附議!那延州知州範雍雖有相公之名,卻是個怯懦無謀之輩,其最大的功績恐怕也就是當初在環州之戰時任葉安為將,然,眼下這位雲中郡侯以被宋廷派至真定府以抗遼人,正是我大夏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