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一百三十四章大朝(下)


  就算被蔡齊威脅,葉安還是要站出來說明重新發行官鈔的重要。

  “啟奏官家,國朝之官交子只是蜀中所承認的東西,尚不及全國使用,就算東京城的商鋪也僅有蜀中商鋪承認,相比於所需之龐大依舊杯水車薪,既然如此,為何朝廷不統一定製官鈔以供大額所需?”

  葉安的話讓滿朝文武若有所思,畢竟官交子在大宋用的人已經不少了,這幾年來蜀中發行的官交子已經無數次的轉手,面對龐大的市場頗顯力不從心。

  但蜀中的十六家商號只有維護官交子正常運行的權利,而沒有增加發行的權利,所以葉安的提議並不算壞事。

  最重要的是,隨著這幾年大宋經濟的不斷好轉,無論是貿易的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唯有交易方式依舊停留在銅錢上。

  這種看似有些麻煩的事情,實際上卻是限制了商業的發展,限制了經濟活動,同時也增加了成本。

  葉安站在朝堂中侃侃而談:“經濟乃一國之命脈,國帑多少意味著國力強弱,朝廷應當鼓勵百姓交易,鼓勵商賈將貨物運送到全國各地,如此才能振興經濟,豐富國帑,但如何鼓勵?不光是制定稅收官員監督便罷了的,更要設身處地的為其著想,大量的銅錢帶在身上交易不便,那朝廷就用官鈔代替大額的銅錢交易,同時保留小額的銅錢交易,如此一來既能立住銅錢的地位,也能保證官鈔的價值,眼下官家要鑄景祐通寶,臣懇請官家於三司設官鈔司,設置本金額度、印製官鈔以代交子!”

  蔡齊的臉色終於好看了些,他最擔心的就是葉安完全拋棄銅錢以及不設本金,拋開別的不談葉安最後一句設置本金額度發行官鈔這句話算是說到了要害之處。

  官交子在蜀中還好些,畢竟發跡於蜀中,但對於東京城來說,官交子的出現一開始還算好事,可後來頻繁的交易已是力不從心。

  葉安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官鈔發行,同時準備大量的本金,如此朝廷還能收取一部分的官鈔兌換費用,到也時不錯的選擇。

  趙禎最終還是同意了葉安的建議,在鑄景祐通寶的同時,於三司設立官鈔司以發行景祐官鈔,同時又應蔡齊的要求,將蜀中的交子務與官鈔司合併,使官交子等價兌換景祐官鈔,地方州府不得額外收取支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