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六十六章通州吳遵路

  隨著范仲淹的話葉安便明白他的用意,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必須現在拉攏,能被范仲淹如此誇讚的人,必然充滿了改革的意願,此時不拉攏更待何時?

  當然,這種拉攏並沒有錯,如果通州真的沒有災情,或是災情較輕的話,朝廷該有的嘉獎也會有的,但如果有老範從中說項,調任東京也並非難事。

  葉安笑道:“若通州災情真的尚好,葉安自然願意隨同範公一同上疏的。”

  范仲淹要的便是這句話,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如此甚好,甚好。”

  但當兩人真正抵達通州後卻發現事情遠非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好,而是太好了!

  別說是通州,便是臨近的高郵軍,泰州都已經看到顯著的變化,這裡也有災民,但災民們的數量並不是很多,就算有也不是去往北面的宿州,而是去往通州!

  等抵達通州的州界,畫風明顯不同,百姓雖然也遭了災,但在雨水到來之後依舊下地幹活,蝗災早已過去,放在因為最近江淮之地的降雨充沛也開始逐漸度過。

  春種,夏收雖然趕不上,但夏種秋收卻還能趕上,百姓們要把失去的農時給搶回來,沒人敢怠慢這來之不易的大雨。筷書閣

  地裡蒼翠的禾苗,辛勤勞作的農人,村舍中冒起的炊煙,這一切讓剛剛經歷過災情的范仲淹與葉安二人覺得不可思議,相比江淮的其他州府,通州可謂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難怪越是往南,逃難的災民越往相反的方向走,他們這是在往通州而來啊!

  連早有所準備的范仲淹看了後都忍不住感嘆道:“本官與吳遵路相識,知其性,然卻不知他能如此眼光長遠,這模樣的通州哪像是受災之地,簡直是富庶州府的模樣啊!”

  葉安也對通州的模樣極為震撼,不由得道:“那便有勞範公向小子引薦這位大能了。”

  安撫使的隊伍在田間地頭很是顯眼,很快通州的州衙便派人前來迎接,通州靜海城乃是州治所在,距離靜海城不遠便是江口鎮和崇明鎮,海運便利直通東海。

  也從衙役口中得知,原來吳遵路早在旱蝗之災開始前便經常盤點常平倉,並且在江淮多地發生災害時便以開始動員通州百姓以及富戶們早早籌措錢財通過海運向南購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