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五百七十五章不患寡而患不均


  農業和畜牧業其實帶有一絲聯繫,但在這個時代卻是相當矛盾的,農業佔據的土地必定會擠掉大片的草場,同樣回到了魚與熊掌的問題上。

  山羊和綿羊大宋都有,但相比之下還是山羊較多,因為地形的限制,山羊更容易在大宋的土地上進行養殖,但山羊卻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對草莖的破壞相當嚴重,葉安聽過牧民朋友們說過,一隻山羊對草場的破壞力相當於十隻綿羊,需要擁有大片的草場才能進行平衡,可草場是有限的。

  而羊肉這東西在大宋可是金貴物,在不能進行長途運輸的情況下,活羊是唯一可以運送羊肉的辦法。

  而羊毛才是葉安所關注的地方,羊毛是財富的所在,後世的歐洲為何要進行圈地運動?還不是為了“薅羊毛”?

  羊毛可以製作成毛衣,毛毯,手套甚至是圍巾等等諸多羊毛製品,這些羊毛製品的保暖和輕便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大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所需。

  而葉安手中還握著一個更大的底牌,棉花!

  雖然已經從羅珊娜的手中獲得了棉花籽,但葉安卻並沒有第一時間進行種植,這些新疆的長絨棉是保暖上的佳品,也是人類的福音,但現在的大宋缺少的不是種子,而是適合種植棉花的土地!

  除了西域之外,大宋不是沒有可以種植棉花的地方,但問題是無論長江流域還是黃河流域,種植棉花的代價便是佔據大量的農田!

  棉花向來都是大規模種植的,並且葉安也無法做到保密,棉花的秘密在種下土地之後就會如同呼嘯的北風一般吹遍整個大宋。

  效果嘛……可能與土豆與地瓜出產之後一樣的驚人!

  葉安唯一掌握的優勢便是對棉花的加工,如何讓棉花變成棉線,最後變成棉布。

  到時間棉花的需求量一定會大的驚人,而大宋的商賈可不是傻子,他們必定會積極的進行“研發”也投入到這場浩浩蕩蕩的紡織大戰中。

  而到時候,土地上滿是棉花,與土地裡滿是土豆和地瓜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在農業社會中土地被棉花佔據的結果必然是糧食減產,形成一種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