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七章少年知兵事(下)

  而朝堂中的袞袞諸公已經開始交頭接耳,葉安的話直戳要害,他們卻還在猶豫,原因很簡單,未來的長痛和眼下的短暫劇痛,他們不知該如何選擇。

  事實上這根本算不上是痛苦,因為本來就是大宋自己造就的“病因”…………

  王曾緩緩出班,他這個尋常不怎麼愛出風頭的相公此時已經有了抉擇,舉起朝笏向趙禎以及珠簾後的劉娥一禮道:“臣附議!葉侯之計可為萬全之所為!雖耗費大了些,但總比每年都要擔心党項人南下要好的太多,若此戰平息羌人之患,可謂是一掃室中之鼠,爾後數十年甚至百年西北自定矣!”

  隨著王曾的出班,一群文臣也跟著附議,葉安的計劃確實老成精妙,在遏制党項人的同時,也能平定環州之亂有何不可?

  “老臣以為,葉侯如此之謀實乃步步為營,然此事還需精妙之配,萬全之計!老臣奏請聖人官家下旨封殿,立以規矩!宮中之人不得走漏半點消息,並命皇城司暗中走訪,擒捕洩密之人!”

  隨著呂夷簡的話一出,殿中朝臣們炸開了鍋,這場面幾乎是趕上了當年真宗皇帝親征之前的佈局,那次殿中議事也是如此的規格。

  許多人認為環州之事還沒到這種地步,有些太過小題大做,但卻有人站了出來附和:“老臣贊同呂相公之意!萬事皆無有兵事之重,党項立足西北已然百年,李明德亦有自立為王的打算,再加之遼人授意,以借刀殺人之法扶持党項,當以此戰錯氣銳氣!”

  眾人萬萬沒想到居然是王欽若站出來附和的,只不過他接下來的話卻讓王曾和呂夷簡臉色一變:“老臣還以為,既然是葉侯提出此法,又需精妙配合,當以葉侯為使,提舉此事!”

  “葉侯年少,又不曾參與兵事,眼下乃是司農寺少卿,如何能奔波千里以御重兵?!”

  王曾和呂夷簡立刻表示了反對,他們沒想到王欽若居然敢下這黑手,一般這種情況都是以朝中重臣,並且還是頗通兵事的重臣為安撫使,在配合以良將統兵,但所有的問題最終都需要安撫使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