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禍事

言到此處,法直神色一肅,無端顯出威儀,

這讓沈銘感覺,這段往事到了最為關鍵的地方。

“在世佛陀說,他有一個弟子,出身於煌西皇族,乃是庶出。

本是天性懦弱,不堪大用,不被天子所喜,亦被兄弟排斥陷害,最終為了自保,剃度出家,入了萬輪金國寺。

那一年,在世佛陀八百餘歲,皇家時常也會有嫡系血脈剃度為僧,這事算不得稀奇,他也不曾有過在意,更不會因為對方是皇子,就將他收為嫡傳弟子。

當年那位皇子,也年輕得很,十四、五歲有餘,卻是毫無爭鬥之心,剃度之後每日與青燈古佛為伴,很快就泯然於大家視野之外。

當時,誰也不曾想到,這位煌西的落魄皇子,在未來將給萬輪金國寺帶來怎樣的災難!”

一位煌西的落魄皇子?是誰?

沈銘看過煌西國史,並不記得書上有記載這麼一位對萬輪金國寺造成過重大變故之人。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那位皇子入寺第二年,

本來一直低調內斂,泯然眾人的他,也不知為何,性格突然大變,變得跳脫,活躍,甚至透著些莫名的戾氣。

口中時不時也金句頻出,都能惹得大家深思,他甚至對佛學也有獨特見解……

萬輪金國寺能人何其多也?多少皇族血脈剃度為僧,最終也平平無奇,而這位皇子能在短時間引起不小動靜,足見其不凡。”

法直講述著前代在世佛陀與他說過的那段往事,此刻看向沈銘的目光,便帶著一絲深意。

“那位皇子之前是否藏拙,這一點貧僧不好置喙,

但你之所以是你,是有你的過去組成的,你的童年,你的經歷,你過往的所見所感,這些會在你靈魂形成習慣記憶,是他們組成了現在的你,

你怎樣看待這個世界,你怎樣看待你自己的人生,你認為什麼樣的取捨才符合自己的價值,這些皆由上面那些經歷構建而成,最終決定你將成為怎樣的人。

故而,一個人又如何會突然性情大變,好似變了一個人一般?前任在世佛陀本就驚才絕豔,又繼承數待佛陀宿彗,眼光最是毒辣,如何會瞧不出其中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