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龍女 作品

第二百五十九章 關羽:以我觀之,如插標賣首耳!

勝利者何須和失敗者置氣呢?她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拍一拍戚夫人的醜狀,發給劉邦看,給劉邦添堵。

意思也很明白,你看看你,老劉,瞎了眼了找這麼個狗頭喪腦的娘們兒。

“別說是你了,乃公都想給她做成人彘!”劉邦氣呼呼地在微信上發送道。

呂雉收到消息,掩口輕笑,鳳釵搖動間盡顯嫵媚。

講道理的話,呂雉也確實長得好看,不然的話老劉這個老色鬼也不能娶她。

“幹什麼呢?氣成那樣?”李世民端著碗,坐在了劉邦的邊上。

“別提了,姓戚的那老孃們,天天就知道唱點喪的。”劉邦氣呼呼地將碗懟在桌子上,“不吃了,氣也給乃公氣飽了!”

“唉,你多吃一點,去霸州的路還遠。”李世民伸出胳膊拐拐劉邦:“吃點,再吃飯可不一定什麼時候了,等中午與遼國開戰,就等著在後面追吧,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事實上劉邦是一個聽勸的人,李世民這麼一說,劉邦二話不說就把碗給端了起來,唏哩呼嚕地繼續開吃。

短了什麼,都不能短了自己的胃啊劉邦的心態還是不錯的。

吃飽喝足,繼續上路。

滄州距離霸州並不遙遠,只兩個時辰,開寶宋軍便到了霸州。

目前的霸州知州是李允則。自從宋遼訂立“澶淵之盟”,雙方罷戰講和,兩相修好,李允則即調任瀛州知州,他上書說:“朝廷已同意與契丹議和,即要選擇好鎮守邊關的將領,謹守盟約,對於那些認為不應當與契丹議和的人,請都罷去。”真宗說:“這也是我的意思。”遷任西上閣門副使。何承矩任河北緣邊安撫、提點榷場,在他病時,皇上令他自己擇人代理公務,他上書請讓李允則知雄州。

而現在準備對遼國開戰,所以寇準又建議讓李允則先去霸州任知州,準備北伐事宜。

自從太平興國七年,受命管理靜戎軍榷場,李允則一直在北方邊境待了二十多年。李允則勤政惠民,清正廉潔,為官多年,卻“身無兼衣,食無重羞,不畜資財”,且“平易近人,洞知人情,善撫士卒”,可謂是能臣干將。

這也是為什麼寇準比較喜歡他的原因,畢竟英雄惜英雄,清官也惜清官,更何況他們二人都是清官中的能官,自然也就惺惺相惜了。

在得知帶兵前來的是太祖皇帝之後,李允則二話不說,納頭便拜。

身為帶兵之人,要說他最佩服大宋的哪個皇帝,那非太祖皇帝莫屬。

畢竟太祖皇帝他是真知兵啊,比某個不懂裝懂還要裝專家指手畫腳騎著驢車跑的強多了。

趙光義:

你這麼想,會傷害到我的。

而看到開寶宋軍之後,李允則非常困惑地表示不解。

也可以理解,畢竟沒有見識過開寶宋軍的作戰方式。

趙匡胤也沒和他解釋,只是率領部隊原地休整一番後繼續開拔,一路暢通無阻,來到了永清城下。

遼國方面在得知宋軍要北伐後,也沒打算主動出擊,反而開始堅壁清野,全部退到城內,準備以防守的方式來應對宋人的北伐。

防守雖然不光彩,但是好用,至少當年驢車戰神就沒啃下幽州這塊兒硬骨頭。

“遼國城池,何其雄壯!”李允則坐在馬上,搖頭讚歎道。

倒也不是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李允則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醒一下太祖皇帝,千萬不要輕敵。

“以我觀之,如土雞瓦犬耳。”趙匡胤撫須而笑,頗為不屑地看著那為了防備宋朝而修建的永清城城牆。

李允則聞言虎軀一震,太祖皇帝這麼自信的嗎?

嗯自信點是好事,畢竟身為主帥,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官家您看,城門樓子上坐著的,乃是遼國大將耶律遂正。”李允則指著城門樓子上那麾蓋之下的金甲將軍說道。

“耶律遂正?那是誰?”趙匡胤有點懵了,開拔之前,他也詳細地看過遼國的將領信息,然而他不記得有一位“耶律遂正”啊。

“官家有所不知,這耶律遂正,漢名叫做韓昌,”寇準在一旁補充說明道:“契丹名韓寧雱金,後來獲賜姓名“耶律遂正”,他有一個伯父比較出名,叫做韓德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