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君 作品

256.第256章 哲宗帝平衡朝堂中山王告祭太

而正是因為勳貴集團和文官集團的相互掣肘,才保障了大宋如今的局勢穩定。而皇帝要做的就是好好平衡好這兩股力量。

而哲宗擢升趙穆,除了有拉攏他,重用他的心思在。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平衡朝堂的勢力。

自從王安石死後,朝中的大權則被宰相司馬光為首的文官集團獨攬。哲宗雖然尚未正式親政,但也隱隱感覺到了文官們的力量太大,他這個皇帝有些指揮不動了。至少很多議題,文官集團都給他駁回了。

哲宗在見到趙穆之前,就曾經同眾人商議過不再給西夏和遼國歲幣的事情。但是文官集團過慣了安穩日子,他們當然不希望戰端再開。於是紛紛給哲宗諫言,然後就扯什麼天下蒼生為重的鬼話。

還有就是關於王安石新法的態度。

王安石新法雖然有利有弊,但其中的幾項也侵害了他們這些“金榜題名新貴”的利益。他們寒窗苦讀十幾年,剛剛戴上烏紗帽,還沒來得及為自己和家族謀福利,就碰上改革,他們自然不會同意。

但是勳貴派對於新法的看法倒是較為平和。

這一派人的主要收入是“食邑”的皇帝賞賜的田畝,那些食邑萬戶的勳貴們,每個月什麼都不用做,都有大筆的銀錢進賬,加上皇帝賞賜他們一點田產,他們吃著“鐵桿莊稼”自然也不屑去與庶民爭利。

反正又不是看自己的福利待遇,因此他們對朝廷改革的態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波瀾。

不過近些年來因為東平郡王等老一輩勳貴的逝世,勳貴集團的影響力已經大大折損了。雖然還不到失衡的時候,但相較起文官集團來已經有些勢微了。

因此哲宗在考慮之後,便打算給勳貴集團注入點新鮮血液來平衡朝局。

而趙穆就是那個最合適的人,一方面趙穆沒有太大的野心,只是個酒色之徒。而他卻也很有能力,立下了大功勞。加上哲宗想拉攏他,在這一系列的巧合下,哲宗便屢次破格提拔他,最終將他擢升到了現在的位置上。

也正是因為趙穆的晉升符合勳貴集團的利益,因此那日在朝堂上忠孝王才力排眾議,支持哲宗冊封趙穆為王。

只不過趙穆現在還沒有真正感受到這朝堂上詭譎的微妙氣氛。

趙穆起身後,哲宗便對身邊的太監使了個眼色。於是太監便開始宣讀對趙穆的冊封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