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落皇朝 作品

第151章 問道(上)

 李勝利點了點頭,老孃還是稱職的,這才幾天,妹妹已經背的朗朗上口了。

 大人孩子都是一樣,壓力到位,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有了。

 早起晨讀,要點燈熬油,只能大概看到人影的屋裡,不適合讀書,早起晨背也就成了弟弟妹妹的選擇。

 老孃韓金是個會持家的,也是個謹慎人,即便有了家底,日子過的還是跟以前一樣,該省就省。

 弟弟妹妹背書,李勝利也在默默溫習昨晚在醫書上查的肝氣鬱結。

 因為之前骨科已經登堂入室,李勝利在辨症上沒什麼障礙,跟辨症張定國的蛔蟲病一樣,他昨晚已經吃死了張英的病根就是肝氣鬱結。

 辨脈入門、辨症精通,立方用藥就成了李勝利的絕對短板。

 不要指望一個骨科的刀斧手精通辯藥、用藥,之前的李勝利是能背誦藥性賦、湯頭歌訣。

 但真正施藥的時候,不過是隨手拿來驗方就用。

 中醫沒有廣譜藥,這個也是大有偏頗的,可以隨手拈來的驗方就是中醫的廣譜藥。

 像白藥這類的止血藥、傷藥,效果不比大白差,許多東西都有一個誤區。

 加上點刻意的引導,中醫一人一方,沒有廣譜藥,以偏概全的說法,也就成了人們的固定思維。

 藥店裡的丹丸膏散,許多都有立竿見影之效,比如安宮牛黃丸、大定風珠、大蘇合丸之類。

 三千年中醫,總結出來的病症太多,白藥、安宮牛黃丸、大蘇合丸之類,在浩渺醫海之中,只能算是個例。

 追逐藥劑的藥效,也是一代代醫家在不斷努力的,經方的增減加味就是如此。

 只是相對於西藥的廣譜抗菌藥,中醫藥無論是在量產還是廣譜上,都有很嚴重的缺憾。

 彌補這些缺憾,李勝利是沒招的,有人說這不科學,他也只能回一句,那是科學還不夠科學。

 雖說沒有能力彌補這樣的缺陷,但李勝利能從生存的土壤入手。

 首要的一條,就是中醫的標準,只能中醫說了算。

 這兩天一直在想這個事的李勝利也清楚的知道,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恐怕要付出的是許多醫家一生的心血。

 立法、藥典、高層關係,不提傳承教育模式的改變,這三項就是高山橫臥。

 如今的李勝利剛剛摸到了高層關係的邊緣,謝公子就是他走出的

 想要通關,任重而道遠,默唸知識點,就是這點不好,精神稍微不集中,心思念頭就發散的無邊無際了。

 被正屋摔摔打打的聲響吵了思緒,李勝利輕輕一嘆,看了一眼黑屋子裡依舊在背誦的弟弟妹妹,他就推門到了正屋。

 一臉寒霜的老孃韓金,正在摔打著礙事的板凳,面前放著衣物的洋鐵大盆,那是她的重要工具,經不起摔打。

 心裡有氣的老孃,即便是發火撒氣,也是勤儉節約的,只拿著粗笨的板凳下手。

 “媽,這一大清早的,誰又惹著您了?”

 藉著正屋昏黃的燈光,李勝利看了看盆裡的衣物,是自己不想穿的藍色夾襖。

 他喜歡穿黑色的衣服,而老爹跟弟弟卻對藍色的衣服情有獨鍾,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與李勝利佈扣夾襖直接上身不一樣,老爹跟弟弟的夾襖,都要讓老孃改過才穿的。

 改的方式也簡單,摘去佈扣,縫上棕色的塑料衣釦,再縫好釦眼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