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見秦時月 作品

第267章 三川一柱,趙懷真

  其中不止牽扯到朝堂,更牽扯到父子。

  皇室公子,沒有根基,何嘗不是走得如履薄冰?

  “諾!”

  劉偉看著自家這位公子,亦是有點悶悶得應了一句。

  他總覺得,自家這位公子,自從拜了柳白為老師之後,便不復以前的灑脫肆意了。

  以前是公子徹,現在是嬴徹。

  嬴徹沒有理會劉偉語調變化,只是眉頭深凝,看著這一封從三川郡呈送上來的奏疏:

  三川郡守趙懷真,自請檻送咸陽。

  這麼一道奏疏,雖然他嬴徹如今只是翻看而非批閱,亦是感覺到一陣牙疼。

  趙懷真,前幾日渭臺大刑人頭落地的趙家家主趙德柱長子。

  這個分明出身於世家的貴少爺,卻不如同趙懷安一般有著貴氣,反而是真真切切入三川,從縣府小吏做起,一步步走到三川郡守的位置。

  三川,

  包容巴蜀之地。

  昔年老秦人攻佔巴國,蜀國,用了些伎倆,其土民多反。

  趙懷真硬生生平定了多方叛亂,才坐穩了郡守之位。

  就連自家父皇,對於這趙懷真也有一四字評語:三川一柱!

  足可見此人重要。

  如今請求檻送咸陽,顯然是為了此番渭臺大刑之事,覺得自己應該連坐。

  嬴徹皺眉,抽出一封白紙,而後寫上:“懷真於三川有大功,且其居西南,無關趙氏宗族故地族人作亂,亦對咸陽之事一無所知。三川一柱,當慎之又慎。”

  寫好之後,嬴徹便將這封白紙輕輕放置於這封奏疏的下方。

  他沒有建議對這位三川一柱如何處理,只是表態。

  表態是不要錢的,出主意日後可是要擔干係的。

  “老師這一倒,我這個做學生的,倒要絞盡腦汁了。”

  嬴徹苦笑一聲,繼續翻閱奏疏。

  現在他才知道,自家父皇以往那‘日批奏疏一百二十斤’,是多麼可怕的工作量。

  上位者硃筆輕輕勾勒,底下關聯的權勢傾軋,無數老百姓的家底生命都在一線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