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八百八十一章,難得清閒

史連城皺眉道:“戰事如果繼續這樣發展,只怕整個高麗被倭人奪去也要不了多久時間了!”抬頭看向楊鵬,道:“大哥,咱們可不能讓倭人撿現成的便宜!”眾人紛紛附和,都罵倭人狡猾,竟然趁這個時候來撿落地桃子,叫嚷要出兵教訓倭人。隨即眾人安靜下來,看楊鵬怎麼說。

楊鵬思忖道:“我的想法是,暫時不予理睬!”眾人大感驚訝,韓冰忍不住道:“如果不加理會,只怕倭人就真的佔去了高麗!我們怎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呢?”眾將紛紛附和,段志賢叫得最大聲。

楊鵬沒好氣地衝段志賢喝道:“段志賢,你他媽的能不能別亂叫了!”段志賢卻瞪眼吼道:“不能!他媽的!讓倭奴佔去高麗,灑家可不答應!”

楊鵬呵呵一笑,便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倭人一面加緊攻伐高麗,一面留意大明的動靜,眼見大明方面沒有任何動靜,不由得放下心來。

勇仁看完了剛剛收到的情報,哈哈一笑,對兩位藤原大人道:“兩位,我的預料完全正確。大明軍雖然在先前與契丹人的大戰中獲勝,卻也是損失慘重,短時間內根本無力出兵了。因此到了此刻,大明方面都沒有任何動靜。我們可以完全放心了。”

兩個藤原大人都流露出欣喜之色,藤原成親連忙道:“殿下,我們應當可以把那二十萬用來預防大明的大軍也調往高麗作戰了。”

勇仁點了點頭,道:“我也是這麼想的!”看了兩位藤原大人一眼,道:“立刻傳令本田正太郎,率軍前往高麗,務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高麗收入囊中!高麗是我們的固有領土,早就該收復了!”兩人一起嗨了一聲。

相對於倭人的興奮,耶侓休哥就是懊惱得不能自已了。耶侓休哥在御書房內來回踱著步,一副焦躁不已的模樣。

張昌匆匆來到御書房,跪下拜見:“奴才拜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耶侓休哥停下腳步,看向匍匐在腳邊的張昌,原本滿腔的怒火頃刻之間卻消失無形了,沒好氣地道:“起來吧。”張昌謝過之後,站了起來,垂首恭立。

耶侓休哥將放在案桌上的一封軍報扔給了張昌,沒好氣地道:“你自己看看!”張昌心頭一驚,連忙打開了軍報,一看之下面色大變,慌忙跪到地上求饒道:“陛下贖罪!奴才沒想到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耶侓休哥哼了一聲,氣憤地道:“都是你獻的好計,說什麼徵募高麗百姓加強守備,結果這些高麗奴才居然與倭人勾結,把好好一座開京城陷落了!”耶侓休哥氣憤難平,忍不住罵道:“我真恨不得殺了你!”張昌連連叩頭求饒,惶恐得不知所措。

耶侓休哥的怒火消減了一些,只覺得此事也不能完全怪張昌,道:“起來吧。”

張昌聽見耶侓休哥的語氣緩和了不少,心下稍定,慢騰騰地爬了起來。

耶侓休哥道:“你在此事上的罪過,暫且記下。”

張昌聽到這話,心頭的大石登時徹底落地,連忙感激涕零地拜道:“多謝陛下天恩!”

耶侓休哥對於張昌的表現十分滿意。想到當前高麗的事情,不由得又皺起了眉頭,說道:“倭軍如今攻取了開京,兵鋒銳利勢如破竹,我只擔心蕭沾勒沒辦法擋住他們。”隨即憤恨地道:“可恨我軍主力都被大明軍牽制著無法調離,否則區區倭奴根本就不值一掃!”張昌連忙附和道:“陛下所言極是!想倭人能有幾分能耐,不過就是趁我軍主力無法抽身之際來討便宜罷了!”

耶侓休哥回到書案後面坐下,看向張昌,道:“可是現在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對付倭人?臨時徵召民軍不用去想了,這些狗奴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張昌為難地道:“要是不徵募民軍,根本就無兵可派啊!”隨即心頭一動,眼睛一亮,連忙道:“陛下想必是要放棄高麗了吧?”

耶侓休哥沒好氣地罵道:“蠢才!高麗怎能放棄?不說高麗本身地域廣闊土地富饒,就說它是東京路屏障這一點,也絕不能放棄高麗!如今東京路兵力單薄,如果高麗不能守住,豈不是要被倭人攻入東京路?朕絕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張昌不解地道:“可是,可是不放棄,我們根本就無兵可調啊!”

耶侓休哥思忖道:“我倒是想到了一個辦法。”隨即朝張昌招了招手,後者會意,連忙走到耶侓休哥的面前,耶侓休哥附耳低語了一番。張昌眼睛大亮,連稱妙計。耶侓休哥吩咐道:“你要預先準備糧草輜重,以供大軍所需,有問題嗎?”張昌信心滿滿,只說決不讓陛下失望。

視線轉到汴梁。

楊鵬坐在御書房內,韓冰等留守內閣成員都來了,顏姬正在向楊鵬報告:“剛剛收到軍報,倭人大軍已經攻破了原高麗的西京平壤。契丹軍繼續北撤,根本無法抵禦倭人。”

眾人小聲議論起來,楊鵬則面露思忖之色。

楊鵬抬起頭來道:“這件事我們暫時放下。好了,來說說咱們自己國內的事情吧。”說著目光掃視了眾人一眼。

湯時典首先道:“正要稟報陛下。剛剛接到報告,我們派去的學子都已經進入各自崗位了,一切都步入正軌。”

楊鵬點了點頭。

二孃立刻道:“我們國營部門已經按照陛下和內閣的命令在蒙古地區及大定府地區開設牧場了,一切順利。”楊鵬笑了笑。

張翔道:“有一件事情,倒也算不上大事,不過微臣覺得有必要說出來大家探討探討。”

黃巧雲笑道:“張大人你就別賣關子了!是什麼事情,說吧!”

張翔笑了笑,對楊鵬道:“陛下,最近發生了一件事情。不久之前各地州縣主官剛剛完成了一次普選。河南府下,有一個汝州,當選為汝州知州的是本地的大善人,姓周。這位周大善人,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得一籮筐,靠經商起家,十幾年來攢下了很大的家業。此人發達之後,便時常為地方修橋鋪路贈醫施藥,在本地名聲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