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未明 作品

第291章 救時宰相

 此時的杜甫尚且是位少年,並非日後的杜工部,但也是才華卓絕的少年人,七歲便能作詩。 

 杜甫想著,等再過幾年,便要外出遊歷,看一看大好山河,然後再回鄉參加鄉貢,反正他家有錢,不擔心生計。 

 誰知還沒等到他外出遊歷,便在天幕聽到了他的詩,本來已經足夠他激動了,誰知天幕竟然說他是盛唐的代表! 

 他何德何能,竟然能代表盛唐? 

 李白與杜甫不同,他人已經在遠遊的路上,猛地聽到自己呃名字,也愣住了。 

 看來他日後會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早就預料到了。 

 他最感興趣的,還是這個叫杜甫的人。 

 此人竟然能與他並肩,想來也是個極為出色的人物,也不知此人現在身在何方? 

 李世民也是個愛寫詩,見狀便興致勃勃地說:“李白、杜甫,不知他們的詩才是誰更高一籌?” 

 李隆基喜歡人才,聞言馬上派人尋訪這兩個人。 

 李白與杜甫竟然能被稱作盛唐代表,想來文采一定非常出眾,杜甫的詩才他已經見識過了,不知李白如何? 

 蘇軾感嘆:“李太白與杜子美才華高絕,橫跨百代,當得起盛唐之表。” 

 雖然外界對於李杜之爭各有意見,但他一向極為推崇二人。 

 白居易嚮往地說:“若是能與二人相見,死而無憾矣!” 

 不過,他這個願望註定無法實現了,杜甫在他還未出生的時候便離世,李白也已去世多年了。 

 【開元盛世的出現,還離不開李隆基身邊那些賢臣們的輔佐,尤其是他的宰相們。最開始,李隆基重用姚崇,此人足智多謀,號稱“救時宰相”,可以輔佐李隆基革除積弊。開元元年,姚崇提出十事要說,李隆基全部採納,並任命他做了宰相。姚崇做宰相後,大力改革社會的弊病,整治功臣外戚,堅持發展生產,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元四年,山東出現了蝗災,但大部分人都認為不應該捕殺蝗蟲,有傷天和,姚崇極力勸說李隆基除蝗,將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最終蝗災被平息了,也沒有造成很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