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琿丶 作品

第158章 不顧大計

後來伊犁入山,教伊藤部這些年安靜了很多。該部意欲投靠漢王,想來都是伊犁的主意,這伊藤一死,想必伊藤部往後,便要易名伊犁部。

想到此,朱變覺得伊犁乃黎州伊氏後人,與趕屍派結有滅族之仇,倘若得知自己與趕屍派為伍,未必願意聽命帳下,即便願意,這伊藤部與漢州各族結有血仇,如今保住他們,勢必與各族不睦。

此間,決定靠攏趕屍派,是決定與漢王為敵,為師父討還公道,若保全伊藤部眾人,便是開罪漢州各大氏族。此舉,於大事不利,如若不是礙於伊犁的情面,朱變並不想顧小失眾,立於眾矢之的。

方才,伊犁見到朱變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請大護宰救救伊藤部”;後又說,——“誓死追隨”。

這話裡話外,足以表明,伊犁已然洞悉全局。

朱變苦笑,暗自感慨道,這伊犁作為二十四踏雲衛之一,做了幾年賊,竟忘了“下不與上難”的道理……

伊犁看出大局,卻還是讓朱變為難,顯然有失伊將衛往日風範。他的第一句話,看出朱變的難處,為伊藤部求情;第二句話,看出朱變的難處,還為伊藤部求情。這兩句話使人難堪,既知朱變已經投靠趕屍派,還願“誓死追隨”,顯然已經為了大計,擯棄了私恨。

不過,說他為了大計,摒棄私恨,那也不夠準確。以伊犁的目力,自然明白伊藤部是生是死,朱變不宜插手,如此冒然請命,顯然是念及私情,不顧大計。

當年,他跟隨東方弘征討烏桓,面對兄長伊藤時,也不曾留有半分情面,這會兒久居賊窩,竟沒了往日的“決絕”之風。

朱變暗自一嘆,想來,也不怪他。

東方弘一生注重一個“情”字,麾下皆是重情重義之輩,“情”有大有小,顧大情,而負小情,才是精髓,但要區分兩者,還真是一門學問。

對此,連朱變也不曾開悟,何況伊犁。

鹿讖和朱延都是朱變的長輩,手上掌握的實力,完全碾壓朱變,今日礙於事態,姑且放任“小牛犢”蠻橫蠻橫。

鹿氏作為漢州四大氏族之一,鹿讖作為族長,樹大盤根,撼之不易。大廷尉朱延,割據一郡之地,手握刑院大權,亦是撼之不易。

厄司直屬漢王統轄,真正的掌權者實為漢王,朱變作為大護宰,雖為四院監正的頂頭上司,可四院監正要是抗命不遵,亦是毫無辦法。

畝化田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除了南院畝化田,以及麾下的那些南院厄侍之外,其他三位監正,都是朱變父親的心腹,已和朱變形成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