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琿丶 作品

第34章 棄國從道

成祖皇帝從道之心堅定,對諫言視若無睹,付諸一笑,“稱臣有何弊處?止戰則民不受戰亂所擾,間或輕徭役減賦稅,乃利民之良策。何況我們羲國的商品數之不盡,與岐國稱臣,必然打通商道,兩國商道打開,羲國的經濟也會趨向繁榮!列卿勸戰,難道要讓羲國生靈塗炭不成?休要再諫!再有諫者,當以死罪告謝天下!”

“有道理!”

“話雖如此,可前者為了示好岐國,失了骨氣,因此才讓亂賊見縫插針,如若繼續地卑躬屈膝,恐怕還會有亂賊蹦出,到時候如何是好?何況國家喪失骨氣,空有繁榮,不外乎魚肉啊!”

“拖出去斬了!”

成祖皇帝殺伐果決,一聲令下,進諫者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有了前車之鑑,便無人再敢上諫,大部分的臣子都覺得成祖皇帝患了癲病,昏了眼睛,迷了心神!所有的長篇大論,莫不是貪念仙途所引致。

不過,往後數年裡,羲國除了昂不起頭顱之外,經濟卻與日俱增,人口亦突飛猛進,所謂知恥而後勇,君願受辱,民卻奮發。

東方鳴看到羲國有復興的苗頭,身為羲人,由衷感到高興,方才還痛恨成祖皇帝懦弱,而到此時,已收緊大半的鄙夷。

但稱臣之舉,仍叫人齟齬,東方鳴咬了咬牙,“不管如何,我可受不了這份氣!”

“聖人教誨,大丈夫能屈能伸,我看成祖皇帝屈膝稱臣,卻不見得完全昏庸!”小草毛思考一番,“現在來看,統一九州的是成祖皇帝,倘若忍受不住這種屈辱,能否統一猶未可知!”

“嗬!”東方鳴白其一眼,“你這個小毛賊年紀也不大,懂的東西還挺多!”

小草毛臉上泛紅,聽出取笑之意,也沒敢反駁,只把眼睛盯在《開元手札》上繼續看……

時至永和二十五年,岐國遙看羲國蒸蒸日上,忌憚長久下去必釀大患,決計先發制人,便屢屢在邊境製造騷亂,蓄意發起爭端,只為挑起矛盾,藉此興師犯境!

羲國朝堂收到邊境急報,一番商議之下,斷言成祖皇帝不會出兵,打算以金銀財物息平戰事,甚至不惜割讓土地。

然而此時,成祖皇帝閉關而出,高登金鑾寶座,目光閃爍著攝人心魄的光芒,“誰提議割讓土地的?推出去斬了!”

他邁入中年的容貌更具威嚴,曾經不可一世的氣魄彷彿再現。百官冷不丁地俯首,求成祖皇帝明斷。

成祖皇帝長笑一聲,“朕稱臣,乃是謀略,豈能拋下大羲國千年之國祚而拂手從道?許多年前,我們羲國長困戰亂,民不聊生,雖有一擊之力,但一戰失利則羲國必亡!大羲國千年的國祚豈能賭在一戰之上?”說完,目光宛如慧星,又說道,“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如今我大羲國雄兵百萬,糧倉充裕,值此之際,焉怕岐國?此番他們既然敢來!那麼就用他們的身軀肥沃大羲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