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13章 213用人就往死裡用

 果然跟著駙馬,不經意間就能掌握很多“無用”的斂財小妙招。

 他們這些朝廷大員幾乎是不怎麼缺錢的,就算是僱個驢車那也是綽綽有餘。

 畢竟老朱差人盯的緊,時不時的敲打他們。

 錦衣衛的前身,也就是檢校們,一個個藏龍臥虎的,不僅能躲能藏能偷聽速記,還能速畫。

 就是把官員當時的憤怒表情都能快速畫下來,然後拿給老朱看。

 第二天老朱就問大臣因為啥生氣,還把畫拿出來給他看,臣子嚇得冷汗都出來了。

 如此旺盛窺探臣子的日常生活的慾望,足以說明老朱是一個高度敏感之人,時刻準備戰鬥,誰敢謀劃他的位子,全都得搞死!

 “哎。”倒是工部尚書薛祥忍不住嘆了口氣道:

 “老夫在元朝的時候就知道元朝小吏有的是法子搞錢,所以才會聚齊鄉兵抵抗元韃子。

 今天聽完駙馬的話,著實是沒有想到為了撈錢,他們的腦子能夠那麼活泛。”

 朱標本來堵住一個話頭,沒想到這個新政策,竟然被王布犁捅出這麼大的漏洞。

 他不光是伸出兩根手指頭捅一捅啊。

 而是整個人都毫不費力的鑽進去擠出那麼大的水份來,甚至還能來回游泳的那種。

 麻了。

 徹底麻了。

 朱標有些坐不住了,他站起身來拿回他爹叫李文忠以及王布犁回去研究研究的奏章。

 第一個流程還沒走完,就搞出這麼多漏洞來。

 那這個好政策就變成了惡症,最終名聲受損的還是他爹!

 王布犁見朱標走了,哼了一聲,我正跟你妹妹聊天呢,給我拽過來問政是吧?

 必須讓你好好長記性。

 等回頭見了朱元璋,王布犁就準備告訴他老登,我的座駕小黑子停在你家門口不介意吧?

 “駙馬所言真是肺腑之言吶。”刑部尚書錢唐也站起身來笑了笑:

 “底下的人心思太多了,若是沒有有效的監管,陛下的政策怕是很難在基層徹底執行下去的。”

 自古以來皇權不下鄉,老朱能控制到縣就說明夠強權的了,再往下面,他說的話可就不一定能好使了。

 宗族之法就已經代替了皇權。

 縣以下的區域劃分並不規整,缺乏制度上的嚴格安排,隨意性很大的。

 就王布犁這個典史的職位,別看在其餘地方都是不入流的官職,可是在整個鄉村,那就是天花板級別的爺。

 哪一個尋常百姓見了典史老爺下鄉,敢不過來跪在地上磕頭問好?

 兩千年以來,皇權最低等級也就是縣級官府。

 別看朱元璋這麼強勢,可他對於縣以下的控制力依舊是薄弱。

 他想要增加人識字來學習大明律守規矩,搞鄉村小學是好想法,但過於不切實際。

 就看看現如今的村長之類的,無法無天的那也多了去了,更不用說以前那種政治環境了。

 “紳權”和“族權”這兩個平行運行,互相作用形成了沒有皇帝對於鄉村的統治。

 “其實有關監生的話,我還想再吐槽吐槽的,可惜太子哥不讓我說。”

 “哦?”

 錢唐本來以為瓜吃完了他都想要走了,沒成想駙馬的攻擊還沒結束,於是又坐下來了:“願聞其詳!”

 “這還得是我從國子監當主簿選拔的時候發現的,科舉的各級考試全都用四書五經來出題目。

 要用古人的語氣來說話,只能根據幾家的指定的註疏發揮,絕對不許有自己的見解。體裁排偶,叫作八股,也稱制義。”

 “駙馬慎言。”錢唐雖然知道陛下停止了科舉制度,但還是提醒道:“此法是陛下同劉伯溫一同商議出來的。”

 “我知道,學校和科舉並行,學校是科舉的階梯,科舉是學生的出路。

 學生通過科舉便做官,不但忘了學校,也忘了書本,於是科舉日重,學校日輕。

 學校和科舉都是製造和選拔大明官僚的制度,所學和考試的範圍完全一樣,都是四書五經。

 不但遠離現實,也絕對不許接觸到現實。

 我面試的時候問他們問題,竟然有許多瞠目結舌,說四書五經裡面沒有這種題目,都把我氣笑了,你將來為官之後處理各種政務,難不成要把腦袋都伸進四書五經裡面去尋找答案嗎?

 現實也證明了,這幫只會做四書五經的進士們,在為官之後可是有一個做出來政績來了?”

 王布犁的發問,讓兩位尚書頷首。

 那些進士們的表現確實是不盡人意,否則陛下也不會氣得停了科舉。

 “現在陛下停了科舉,我們自然是要說一說的,就四書五經能出多少題目啊?

 從考生員、秀才、舉人、進士等幾場考試殺出來,大明每年都那麼多考生,用不了十年八年就能把四書五經裡面的東西全都考乾淨了。

 那些考官要給後面的學子出什麼樣的題,難不成把這句跟另外幾頁的半句結合在一起考嗎?

 我敢肯定,就這樣考這些個問題,最終只會把學子往更傻的方向培養,指望他們當官之後能夠為政一方,上報朝廷下安百姓,別做夢了。”

 王布犁還有更重的話沒有說出來,科舉人才不讀其餘的書,不知時事。

 學校沒有學生,加上殘酷的統治管理,嚴格的檢查防範,學校生員除了尊君和盲從古人之外,不許有新的思想、言論,到了後面全都是陛下聖明,臣罪當誅。

 捱了打是“恩譴”,被砍頭是“賜死”,捱了罵不消說有資格才能捱得著。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更不會有不是的皇帝,君權由此鞏固,朱家萬世一系的統治也安如泰山了。

 用的還都是愚民之數。

 到了這個地步,還想著朱家千世萬世,簡直是想的美。

 門外的朱標本想回去再同王布犁辯駁一遭,未曾想聽到了這話,此時更是返回去找他爹了。

 大明的掄才大典好像出了大問題。

 兩個尚書也是久經官場之人,對於王布犁的這番話是有所認同的,但並不敢說出來。

 他們手底下的官員,哪能沒有進士吶?

 通過這一點就能完全看得出來,他們除了會死讀書之外,大抵是沒有什麼執政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