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07章 207大雨一直下

 天底下像王布犁那種會斷案之人始終是少數,所以選人當欽差這件事還得有普及,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廣開來,而不是設立一個蘿蔔坑。

 否則一旦王布犁這類人年老或者故去,下一個皇帝當任,照著王布犁這種標準尋人,欽差之事怎麼能繼續推行下去呢?

 胡惟庸等人來了之後商量有關京控的事情,他們也都明白。

 出現遲孫氏這種悍婦鑽了天子定下的漏洞,天子震怒,一個月之內要是抓不到她的丈夫讓他來觀刑,就直接砍了她。

 如今正是要為這件事補上bug。

 免得此等誣告之舉成風。

 沒有這件事,朱元璋後面也會大肆下發一起新政策,那就是號召百姓舉報貪官汙吏,並且把他們都押送到京師來。

 故而在通往南京的驛道上,經常能看見百姓們帶著乾糧,三五成群或者百十人,捆著幾個當地的富民或者官員,匆匆趕來,請求朱元璋這個天子給他們做主。

 而且為了避免告狀者得到刁難,凡是集體進京告狀的人,即使沒有路引,各處關隘也不得攔截,否者就按照阻攔送給朝廷的密奏處理,被斬的結局。

 至於吏員嘛,更是不被老朱放在眼裡,他們跟官員不是一個待遇。

 因為老朱幼年的遭遇,所以他下令百姓對於吏員的做法更加的激進。

 百姓可以直接把他們抓起來,無需走什麼報告流程,直接押送進京。

 朱元璋直接放權給百姓可以直接進入縣衙抓捕官員,就已經預示著大明官僚系統在地方上的統治已經失去了權威性,說句癱瘓也不為過。

 朱元璋又考慮到官吏害民,必然是沆瀣一氣,所以他們若是膽敢反抗,事後必然會誅殺九族。

 正有一句老話說的好:大雨還在下,重八讓你的九族別害怕!

 朱元璋也相信自己確實找到了整治吏治的絕佳辦法,他對此也非常自信,只要這般處理一年,那整個大明的縣衙必然會海河晏清,天下的貪官汙吏在百姓的威懾下就會全都改邪歸正。

 可往往這只是朱元璋一廂情願的想法。

 他想要以天下人為棋子,但不是所有棋子都會老老實實的按照他的安排去走。

 自從禪讓轉為家傳後,人就變得非常喜歡權力了。

 縱然臨時工手中只有一丁點權力,那也會把這份權力極大的發揮出去,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

 無數的歷史經驗說明了,沒有人不愛權力的!

 如今是天子賦予他們的權力,那誰還不好好攥在手中?

 於是朱元璋發動百姓抓捕害民官員的政策,被底下人進一步擴大到抓官、吏、富民,尋常百姓。

 吃飯的時候鍋還碰到碗呢,更不用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了。

 於是誣告成風,人人自危。

 誰都害怕別人因為勒索、報復為目的的誣告,胡亂給他扣帽子,押送到京師去。

 這種風氣已經讓朱元璋一年的美好政策走向了失控!

 在朱元璋的鼓勵下,所有的官員、胥吏、富民、細民,都可以是被抓捕的對象。

 官員下鄉可以被百姓抓。

 胥吏必定是害民者。

 富民可以被打成“豪民”。

 細民也可以是“幫虎”。

 只要他們之間有矛盾、有衝突、有積怨、有慾望。

 “豪民”“幫虎”這類帽子便可以滿天飛。

 畢竟,“明察秋毫”的朱元璋只有一個,其餘人都是哄騙他的奸臣。

 青天大老爺的名頭也就只有朱元璋一個人能戴好。

 事實上老朱並不在乎某個具體案件的真相,他在意的是運動的趨勢在往哪個方向走。

 負責審訊被綁縛者的通政司的力量也很有限,如此大規模的人被關進京師監獄,連軸轉也審問不過來,更不用說按照正常的流程還得派人去當地尋找證據以及認證之類的。

 事實上通政司處理案件的尺度,主要是依據朱元璋的政治需要,而非案件本身的真相。

 真相對於朱元璋而言根本就不重要。

 他就是想要讓下面的人都老老實實聽話,有沒有按照他的吩咐做事。

 這些人,不也是為了“諂媚”朱元璋的行徑,順便也讓自己在這裡面撈取利益。

 在這項政策當中,除了老朱外,沒有人是絕對安全的。

 大明的重臣們討論完了,終於被老朱差人上涼茶,給眾人解解渴,順便去尿個尿。

 歲數都不小了,免得憋壞嘍。

 對於王布犁的彈劾,胡惟庸從來都沒有留著,而是全都發給朱元璋讓他去看。

 朱元璋在討論空隙當中,又發現了彈劾王布犁的事情。

 不少人拿曹操來說王布犁狼子野心,私自抓捕無辜的牙人,以至於許多客商千里迢迢來京師後,都無法完成交易,眼瞅著就要損失慘重。

 甚至還譏諷了王布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疏通江寧縣的溝渠,兵馬司的士卒還要日常維護,此人雖未典史,但是手伸的也越來越長,陛下不可不防!

 對於把王布犁類比曹操這個形象,朱元璋第一個就不相信。

 首先曹操他就比較矮小,完全夠不著王布犁的個頭,再加上朱元璋也瞭解王布犁看著勤奮上進,可實際上是一個性子十分憊懶之人,能偷摸不幹活就歇著。

 想要讓他發憤圖強,幹曹操那種事,還真是抬舉他了。

 雖然奏章上對於王布犁的彈劾,朱元璋不在乎,但是對於那些客商之事,他還是在乎的。

 他只是在思考,那些縣衙的吏員們能否代替這些牙人,做好那些事。

 咔嚓一聲。

 外面劃過一道閃電,又要下雨了。

 朱元璋慢悠悠的走在殿外,站在走廊裡,瞧著雨先是一丁點滴落,然後就變得密集起來,地面立馬就溼潤了。

 “看樣子是要下大雨了。”

 朱元璋也不著急,便轉身回去繼續批閱奏章去了。

 胡惟庸等人上廁所回來也被澆透了,遂又回到各自的辦公地點去更換衣服。

 雨越來越大。

 連殿外的龍頭都開始往外吐水了。

 朱元璋頗為憂心的站在窗戶前,聽著時不時的雷聲呼嘯而過,大雨打在地上發出激烈的響聲。

 “如此大的雨,怕是要淹了!”

 朱標臉上帶著擔憂之色,百姓總是要靠天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