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206章 206此乃治世之言

 定然是有大氣運所在!

 當然也有吹噓朱元璋的臣子被他給宰了,而且還是腰斬!

 因為這個人當官之後,竟然在張士誠“皇宮”的廢墟上想要修建府衙。

 張士誠造反後,把蘇州的府衙改造為皇宮,後來被焚燬。

 畢竟這裡曾經“虎踞龍盤”,你一個臣子想要在此地建造府衙,是不是有異心?

 就算伱當過太子以及諸王的老師,那也不管用。

 有些“王氣”上的事,絕非你一個臣子能夠隨意摻和的!

 朱標放下手中的涼茶,忍不住嘆息道:

 “我對於基層還是一無所知,平日裡只是在皇宮內通過奏摺,瞭解下面的動態,可是寫在紙面上的情況,又有幾分是真實的呢?”

 這話讓王布犁不得不想起大明崇禎的操作,大明兵力、糧草以及各地的實力,都是在紙面上了解的。

 上報這裡有兵,那就是有上萬精兵。

 總之,崇禎這個皇帝的行為,活該被底下臣子的欺騙。

 “嗯,所以天子不是派遣檢校去各地視察了嘛,總能得到一些真實的消息。”

 王布犁也放下手中的涼茶,又給朱標續上:

 “宋濂等名師教導你這個太子,不會連法家的書籍都不跟你說吧?”

 朱標性子寬宏,不像他爹那樣喜歡嚴苛峻法,自然也是受到了這幫老師們的影響。

 因為朱元璋自己個不光是繼承了元朝的嚴刑,還把這份嚴刑發揚光大了。

 哪一個當官的,在他的統治下,不是戰戰兢兢的?

 “略過涉及。”

 朱標不願意別人評價自己的老師不好。

 他們確實教導了自己許多年。

 王布犁嗯了一聲,也就沒有繼續扯下去,而是開口道:

 “三國演義這本書你們這些當君主的最推崇的應該是諸葛亮吧?”

 “不錯。”

 朱標對於諸葛亮嘔心瀝血的恢復漢室極為感動。

 王布犁輕輕點頭,可是古往今來又有幾個人能比得上劉備的皇帝,值得諸葛亮這般的人物去報效呢?

 一個個連劉備的影子都摸不到,就想著自己手底下的臣子全都是諸葛亮之類那就好了。

 可人多是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啊!

 縱然是諸葛亮他在大明的制度下,也是玩不轉的。

 你想要當獨相,總覽大權,小心給你挖墳玩秋後算賬。

 王布犁嘆了口氣道:“可惜天下並無諸葛丞相了,這種事太子哥還是莫要強求,遇不到才是正常的。”

 “你王布犁有本事,又是咱的妹婿,難道也成不了?”

 面對朱標的詢問,王布犁臉上盡是詫異之色,指著自己的臉:“我?”

 他現在的處境不過是背了二十幾年房貸,期望著到了日子之後,能夠大富大貴的生活的小老百姓。

 現在朱標竟然如此天真的問他能不能成為諸葛亮?

 王布犁都被問笑了。

 在大明這個時代,不搞破壞,整點樂子就已經很難得了。

 你還想讓我給你零零七般的嘔心瀝血的打工,直到累死?

 期間興許還能出現什麼大的變動,也就血本無歸了。

 怎麼就那麼天真呢!

 “別逗了,我王布犁何德何能才能與諸葛丞相相提並論啊!”

 王布犁站起身來語氣十分堅定的道:

 “不過是在些許事情上有些見解,懂得思考,若是把我拴在丞相的那個位置上,沒日沒夜都被各地的奏章所纏繞,誰還有空去思考啊?

 太子哥,我勸你別做夢,找什麼諸葛亮似的臣子,等你登基為帝,手底下有能臣幹吏就已經十分的強盛了,你還想尋找千古名臣在你治下,我做夢都不敢做這樣的。”

 朱標訕笑個不停。

 王布犁的話不好聽,但也在理。

 人人都想要諸葛亮,可真當了君主,又有幾人能促成諸葛亮這般人物的。

 “行了,我們還是討論一下告御狀的事情吧。”

 王布犁走了幾圈又撤回來:“通過詢問,遲孫氏來我江寧縣縣衙是因為有人指點,要是要預防有人出現待告御狀,這些人會主動摻和進這種事情來,想法子搞銀子。”

 “啊?”

 朱標瞪著眼睛,不知所措:“這也能搞錢?”

 “官字兩張口,依靠衙門搞錢的法子多了去了的,而且只會推陳出新,不斷的更新迭代,有些玩法我都不清楚。”

 王布犁甩了甩自己的衣袖:“太子哥還是不要過於瞭解了,免得道心不穩,平白沒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寬厚,這才是你父皇最不希望見到的。”

 朱標看著王布犁,發現他雖然比自己年歲小,可看事情的角度就比尋常人強上許多。

 而且也是他爹的意思,什麼難事爹都給你辦嘍,罵名爹也給你擔著。

 將來你只需要好好接過咱老朱家的大明,當個合格的守成之君就是極好的。

 看來這衙門的基層,當真是能歷練人吶。

 蠢人在這裡是活不下去的。

 因為王布犁的緣故,其實朱元璋父子兩個,在得知他的秘密之後,就已經派人去查他之前的所作所為。

 可以說,王布犁進了縣衙之後,除了以力服人的手段,也沒少背地裡使壞,暗中吐絲結網,才能以後輩之身抓住機會當上了刑房典吏。

 用不著那些年歲大的書吏給他使絆子,他當上典吏之後直接找機會把刑房裡的老人都給踢出去。

 收了幾個新人,把架子搭起來做事,並且還頗得知縣吳衛的撐腰,引為心腹。

 從臨時工轉變為正式工,再到坐穩刑房典吏的位置,王布犁可沒少動心思。

 這些事,朱標都知道。

 所以現在王布犁說的這些話,他也相信的。

 “那些代為告狀的中介,會更懂的鬧事,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習慣就會越來越頻繁。

 到最終大明律就會成了誰鬧誰有理,吃虧的總歸是那些守規矩之人,長此以往下去,誰人能不鬧啊?”

 朱標深呼一口氣,對於這種事想想就頗為頭疼。

 後世子孫當了皇帝更加不抗事,那豈不是這種事會越發的頻繁。

 到時候誰還遵循大明律啊?

 “此事我會向父皇好好說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