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 作品

第109章 109在座的沒有一個好人吶(求訂閱)

 如果沒有金銀就不發行紙幣,而且發行有定額。 

 持有紙幣者可以隨時向朝廷換領金銀,屬於可兌換紙幣,但是在大明根本就不允許兌換。 

 這也是朱元璋沒有受過這種教育,只看到了大元發紙幣,他也選擇性的拿來主義了。 

 當然元朝也是從大宋身上繼承來的紙幣(交子)制度的核心,根本就沒有傳到朱元璋手裡。 

 元朝禁止使用銅錢,規定名為“交鈔”的紙幣為流通貨幣。 

 因此,當時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面使用紙幣的國家。 

 為防止造假,元朝的紙幣上明確地寫著“偽造者處死”的字樣。 

 身為遊牧民族的蒙古人,沒有控制土地徵收稅金的傳統。 

 反而對在流通過程中的“稅收”非常重視。 

 這也是包稅制在大元極為流行! 

 當然元朝也是因為從商業繁榮的大宋繼承下來的“買撲”。 

 在元朝,包天下河泊、橋樑、渡口、酒稅的,更有甚者,還有人想以上百萬兩白銀包天下之鹽稅的。 

 這些人幾乎都是地方豪強才能壟斷的。 

 隨著元朝覆滅,包稅制宣告破滅。 

 但是元朝大量地發行紙幣,是一個從民眾手中攫取財富的非常便利的好方法。 

 位於西亞的伊利汗國(1258——1411)也想採用這種便利的紙幣體制,於是從元朝邀請了工匠並嘗試發行紙幣。 

 但當地商人不認可紙幣的價值,遂以失敗告終。 

 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對商業非常重視,從波斯灣到中國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連接到了一起,創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路線。 

 馬可波羅在遊記當中寫到不管走到哪,都可以用紙幣進行支付。 

 因為在在馬可·波羅看來,元朝人用幾張紙片就能買到非常貴重的物品,實在是不可思議。 

 這項手段直到英國學過去,打破銀本位,使用金本位,提高了英鎊紙幣的信用度使其成為流通貨幣。 

 大明的寶鈔提舉司,有著相當完備的官僚體系,但是在印寶鈔時,皆是沒有任何準備金。 

 在形式上,元明兩代寶鈔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在性質上,有著本質區別。 

 大明寶鈔自從洪武八年開始製造,就沒有建立任何形式的準備金制度。 

 它的印刷、發行、流通、使用,完全依賴國家的政權強制推行,屬於不可兌換貨幣。 

 明與宋交鈔立定三年一界,進行更換,大明寶鈔初造時不立界。 

 然而紙幣的倒換非常重要,但是明代寶鈔倒換沒有形成一個長期的制度。 

 即使後來實行倒換法,也是時開時閉,並未形成長期有效的制度,而且是單向度兌換,只放不收。 

 隨著王布犁的話落下,大殿內並沒有人在說話。 

 過了許久,朱標想不明白,才開口問:“王布犁,你給咱說這些是什麼意思?” 

 “太子殿下,我是在我為自己個擔心。” 

 “擔心何事?”朱標倒是有些奇怪。 

 王布犁也不知道如何跟朱標解釋膨脹,只是開口道: 

 “我是領朝廷俸祿的,而且是朝廷下發寶鈔,我拿一貫寶鈔,將來怕是買不了一石米了。” 

 朱標皺著眉頭一直都在思考,這是他處理政務以前不曾研究過的。 

 屬實的第一次見面,王布犁就給他出了個大難題。 

 至於後面的朱元璋也是眉頭緊皺,思考著解決辦法。 

 甭說小朱不會,老朱他也不會啊! 

 父子倆齊齊尬住了。 

 可以說朱標對於王布犁的第一次見面,屬實是有些難堪。 

 王布犁看了朱標一眼,我這可是之忠言逆耳。 

 任你這個當朝太子也得吃我的屁。 

 就算是藍玉強行把自己拉過來面聖,想讓我成為太子黨。 

 那我就充分發揮“小內”的本領。 

 既然無法躲過去,索性順著假鈔案給你挖坑,你自己想解決辦法去。 

 如果惱羞成怒最好把我按在小吏的位置上不動窩,順便讓太子忙起來,把老子給忘的爪幹毛淨。 

 李景隆看著太子朱標的臉色,就覺得十分的不對勁。 

 王布犁的話是有幾分道理,可是他想不出來是哪有問題。 

 “你是說朝廷發給你的一貫的寶鈔,等你花出去就不值一貫錢了?” 

 藍玉側頭瞥了王布犁一眼。 

 王布犁同樣瞥了眼藍玉,他這不是挺聰明的嗎? 

 怎麼到後期,他愣是看不清楚形勢? 

 朱元璋不單單是坑老百姓,連手底下的臣子都坑。 

 大明的俸祿是出了名的低,一個七品知縣每月工資在七石半米。 

 他不僅僅是要拿著去養全家老小,還要養手底下的人。 

 吳衛這個京官縣令,可謂是身兼數職,法院、財政、稅務、工商、施工等等。 

 他手底下有不少的長隨,看門的(這很重要),發審、值堂、用印、師爺、廚子。 

 再稅收那塊還得放上自己帶來的人,避免被底下的小吏給哄騙。 

 這些人要靠著他養,還得時不時打賞王布犁這種本地吏員,為他驅使。 

 更不用說當官的還得迎(結)來(黨)送(營)往(私),逢年過節走動一二,這點俸祿真不夠使。 

 而且到了發工資的時間,吳衛就差人去領工資,除了發點米扛回來之外,就是發紙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