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大唐輔兵

 因為安祿山事件,張繼決定快速行軍,空空兒也傳回消息,說基地已經找好,是齊虎幫忙找的在太原府西北三十里處,北龍泉寺所在地。 

 北龍泉寺群山環繞,僅有一條山道可入其內,本來是由雲遊僧人所建,僧人離開後,屋舍被拋棄,被一夥乾沒本錢買賣的強人佔據。 

 齊虎到了河北道,發佈江湖令說要招兵買馬,很多大山寨都紛紛依附。 

 強人的老大,叫牛二,他家五兄弟,牛四和他一起當輔兵時,隨史思明追擊契丹軍隊時,被契丹人的戰馬給踩死了! 

 追擊契丹人時牛二運氣好,搶到了一匹沒有受傷契丹戰馬,還割下了一個契丹戰士的頭顱。 

 唐朝規定斬三敵首,方能獲得一轉,也就是回來後,可以在當地獲得一個捕快的職位,相當於後世的城管,沒有編制,但是可以領一點微薄的薪水。 

 一個敵人首級只能換五百文,牛二隻有一個,沒有辦法策勳。 

 牛二搶到的那匹戰馬就厲害了,如果在大唐境內,可以賣三百貫,但是軍隊裡有規定,繳獲戰馬,統一上交,賞五十貫,那也不錯了,五十貫,在當時的唐朝,夠他家溫飽生活五年。 

 但是安祿山因為那一戰損兵六萬,戰馬損失六千餘匹,為了彌補自己的損失,他剋扣了朝廷給輔兵的賞錢,只給了牛二五貫! 

 為什麼安祿山可以明目張膽地剋扣士兵的賞賜,那麼就要說說大唐輔兵了。 

 大唐輔兵在大唐軍隊中是沒有地位,他們平時為農,戰時為兵,說是兵,卻沒有軍餉,衣服和武器都需要自己置辦,甚至吃的糧食都需要用戰利品來換取。 

 大唐早期輔兵都是貧家子,因為軍功可以抵勞役,有的是家裡孩子多實在養不起,就讓他們去當輔兵,用搏命的方式換取生存,如果戰死了,官府還會給一定錢糧撫卹。 

 天寶年間的輔兵,貧家子也有,但是有很多人,是因為沒有根基,沒有文化,又不甘心平庸,想靠自身武藝和橫勁拼出一條富貴路,夢想著能斬下敵人的首級,通過策換軍功,實現階層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