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慧目 作品

第15章 聖城變故

 夜小天找到琉璃,“這裡待著我難受,我們現在在哪裡”? 

 明月不解的看向夜小天,“難受?!我給你的佛珠帶著的”? 

 夜小天很肯定的點頭,只不過手中的佛珠,已然沒有了當初圓潤的樣子,一個個的乾枯發澀,甚至還有的開裂了。 

 明月口吐梵音,以佛法加持,“不對勁,消耗得太快了,這裡對你的壓制可能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厲害,難道佛法不容於你”? 

 夜小天也十分的不解,“感覺喘不過氣來,身上被捆著,很不爽快”。 

 琉璃開佛眼,用梵音,“雙瞳翦水”。 

 滿眼金光的琉璃一臉的不可置信,“奇怪,這裡好像不接納你,天地法則都在排斥你,要不要我用佛法再幫你加持一下”。 

 夜小天擺擺手,“別去管那些了,我們離那苦行僧還有多遠”。 

 琉璃大致算了一下,“這裡是鳳來的地界,我已經聯繫惠明瞭,等他回覆我,我們找到他,那麼度難的地點就會明確一些。” 

 就在此時,琉璃手中的佛珠閃了一下光,“惠明在沙墓,他此時正在苦行,很多話不能說,我們只能去找他”。 

 夜小天點頭表示自己明白,“沙墓在哪裡”? 

 琉璃表情有些嚴肅,“以我們的速度,距離一天的行程。在這之前我要警告你,那裡是佛門苦行僧的總壇,是所有苦行僧的聖地。 

 他們和你所見到的和尚不太一樣,你最好不要像剛才那樣,否則我們很可能走不出沙墓。想要見到惠明不太容易,我一個人可能比較好”。 

 夜小天很乾脆,“沒問題,我們先去到那裡,你打聽完度難的消息,我們就立刻出發”。 

 明月還有些不確定,“這天地的排斥”? 

 夜小天灑脫一笑,“要說排斥也應該是我,這種魚肉百姓的地方,老子還不願意將就了,讓你聽聽儒家浩然的聲音。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一瞬間,浩然氣護體,九娘和圓圈圈身上若有若無的敵意消失,所有人身上都有了浩然的庇佑。 

 —— 

 沙墓,這裡原來叫做聖城,是鼎鼎有名的翡翠城,是沙漠中的綠洲,只是不知道何時開始,這裡漸漸荒漠化,漸漸無人居住。 

 這裡是苦行僧的聖地,不是因為這裡最苦,而是因為這裡是聖城。 

 惠明是這裡的原住民,在他還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告訴他,這裡是聖城。 

 “孃親,為什麼這裡風沙漫天,會被稱作聖城”。 

 “因為啊,以前這裡就是沙漠,有一位聖僧經過這裡,發下宏願,要讓這裡的百姓過得安逸。 

 這位聖僧從此就住下了,他開始禮佛,開始宣揚佛法,開始為百姓消災解禍,他踏遍了整個沙漠,只為尋找暗河。 

 一年以後,這裡的風沙漸漸的就小了。第二年,他種下一棵菩提樹,那裡是他常常講經的地方。 

 人們都相信他是得道的高僧,但是人們還是很擔心那顆種子不會發芽。果然,第二年沒有抽芽,就在有人開始質疑。 

 聖僧沒有反駁,任人唾面自乾,“讓你們有了不該有的希望,又看不到將來,你們應該唾罵我”。 

 聖僧一如既往的講經,沒有人聽就自己禮佛,那段時間,沒有人願意給他化緣,水米未進的他在烈日下足足坐禪九十九日。 

 就在人們都猜想他已經死了的時候,他所坐的蒲團底下,開始有暗泉噴湧而出,那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老泉。 

 有了水,菩提樹也發芽了,人們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聖僧不愛說聽不懂的話,最喜歡教大家認字,最喜歡帶著大家一起種樹,種莊稼,蓋房子。 

 有了綠洲,就有了固定的居所,一座城市也是一個個土坯房連在一起的。為什麼叫聖城,因為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變為可能,才能成為聖人。” 

 “孃親見過聖僧嗎”? 

 母親很遺憾的搖了搖頭,“你的曾祖父見過一面,那是他一輩子最大榮光”。 

 “聖僧難道死了嗎?聖城怎麼變成廢墟了”? 

 “打嘴,孩子話。聖僧啊,他坐化了,據說那天啊,佛光漫天,聖城下了一整天的雨。後來寺廟的和尚帶走了聖僧的遺骸,聖城好像就被抽了一口氣一樣,慢慢的就沒有了生氣,慢慢的就成了這個樣子了”。 

 “孃親,等我長大了拜入佛門,我也要當聖僧”。 

 “好啊,有志氣,為娘等著你”。 

 一百年後,惠明已經是小有名氣的苦行僧,但是還知道要當一名聖僧,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惠明八歲就進了寺廟,跟的師父最和善,從不打罵他,兒童心性來了的時候,也是口頭警告一番,轉頭就帶著他吃飯去了。 

 惠明是有大志氣的,一心想要學佛,功課完成得最好,但是他越是學習越是覺得矛盾,就去問師父,“師父,學佛者應該慈悲為懷,為何這百姓衣著襤褸,食不果腹,我們為何不開門去救”。 

 “佛渡有緣人,惠明,莫強求啊”。 

 惠明年少,見不得可憐,就出手相助,那些百姓眼中看著他有光,他卻發現自己心中有愧。 

 “惠明不聽勸告,私自救濟,問罪”! 

 惠明被責罰了,他想不通啊。 

 “惠明,你的心思是好的,但是你不該用寺廟的金銀去幫助別人”。 

 師父的一席話點醒了惠明,對,只怪自己沒本事,我要憑自己的本事救人。 

 惠明有什麼本事?化緣嗎?那還不是求別人,我要求自己。 

 從此之後,惠明更加的努力,不到三年就被舉薦到更廣大的寺廟。 

 一年時間,惠明聰慧好學,頗得賞識,卻因為根底太薄,也惹得同齡人的不滿。 

 “惠明,學我佛者,貴在如何啊”? 

 “回戒律的話,以一己之力,惠眾一城之人”。 

 戒律大怒,“胡言亂語”。 

 惠明不解,“如何是胡言亂語了,這是我的宏願,我要帶著一城的人過上最幸福的生活,讓他們人人信佛,人人拜佛”。 

 “你怕不是想人人拜你吧”。 

 “這有何區別”。 

 “你是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