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阿三 作品

第70章 情繫臥龍寺

 “我已吩咐廚房做早餐,我們吃了飯就走。”倪海霞說完就忙去了。 

 倪海霞走了,柳曼就拿著牙膏牙刷和毛巾到臥龍寺的後面洗漱。 

 這是倪海霞告訴她的:出寺院後門,上一個高岡,高岡上有一個深潭,潭邊有一池蓄水,你可以到那去盥洗。 

 迎著輕風,享受著清鮮空氣,柳曼出了寺後門,沿著石板道往山岡上走。 

 昨晚夜色降臨,沒來得及好好看看臥龍山和臥龍寺。 

 來之前,她研究過地圖,知道這臥龍山距壽春城約七八十里,距淮南城更近些,約四五十里。 

 臥龍山在淮南的群山峰巒中並不算太高,海拔四五百米而已!但它方圓幾十裡,主峰臥龍殿,峭壁千仞,山色奇秀。 

 其實臥龍山在淝水之戰的古戰場東淝河畔,也是八公山山脈的東麓。 

 這裡層巒疊嶂,蔥蔥郁郁。而在群山環抱中,有一個天然大盆地,內有一個天然湖一一臥龍湖。 

 現在柳曼站在臥龍寺後的高岡上舉目環眺,但見峭巖聳立,群山繞湖,萬木獻翠,百草鬥芳,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真叫人如痴如迷,心曠神怡。 

 其中有一條石板路從山下迤邐而上,在峰林中飄拂,時隱時現,它就像一根飄帶,飄哇飄,飄上了臥龍寺。 

 而臥龍寺呢,它坐北朝南,就偎依在臥龍殿的懷抱裡。 

 臥龍寺主要由一門、五院、八殿、三洞、七塔組成。整個建築按照臥龍山的自然地形,錯落有致地建造在半山腰的一個平臺上。 

 其殿宇樓亭佈局合理,大小佛塔錯落有致。 

 坐北向南的大殿將寺內分為兩個院落,大雄寶殿建在下院的花石崖下,大殿為三間明柱殿堂,頂拱五脊六獸,起挑飛簷,雕樑畫棟。 

 文殊殿建在上院開闊平坦的石崖上。殿內蓮花臺上供有一尊高約1米多的文殊木雕像,此像全用木雕貼套,造型精湛,是藝術之精華。 

 大殿左右各建中型磚塔一座,左塔旁建有金剛殿一座,分上下兩層。在金剛殿左邊有菩薩殿,坐南向北,建在開闊平臺上。 

 大殿中供奉著一尊託淨瓶拂柳枝的觀世音菩薩。在平臺前方建有高10多米、直徑3米多的瓶式藏經寶塔,臨塔俯瞰,十里山川盡收眼底。 

 寶塔巍峨高大,捫星摩雲,是臥龍寺的標誌。臥龍寺所有建築一律雕樑畫棟,斗拱飛簷。全寺近百尊雕塑佛像各具形態,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彭一虎和倪海霞將聚義廳建在大雄寶殿,其用心也良苦也!